民力东南竭,官程西北劳。
堤防随处溃,畚锸不时操。
粳稻连塍没,菰蒋比岸高。
古来论水利,岂独为通漕。
高宝漕渠夏秋凡两决,半月前堤工始就,舟行过此有感而作
译文:高宝的漕河在夏天和秋天都发生了决堤,在半个月前才修好。船经过这里,有感而写。
注释:高宝,指高邮、宝应一带。漕渠,是沟通淮河与长江的运河。
民力东南竭,官程西北劳。
译文:百姓的力量被耗尽,官府的行程却劳累。
注释:东南,指南方;西北,指北方。
堤防随处溃,畚锸不时操。
译文:各处的堤坝随时都可能崩溃,人们不断地用竹筐和铁锹挖掘。
注释:畚锸,即畚箕和铁锹,都是挖掘工具。
粳稻连塍没,菰蒋比岸高。
译文:连片的稻田被淹没,茭白和菱角藤蔓长得比岸边还高。
注释:粳稻,一种水稻。塍(chéng),田地的土埂,泛指田埂。菰(gu)蒋(jiāng),即茭白,一种水生植物。
古来论水利,岂独为通漕。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议论水利问题,难道仅仅是为了通漕吗?
注释:通漕,是指利用运河进行漕运粮食。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游览高宝大堤时有感而作的。诗中通过对高邮大堤溃决后,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描写,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官府工程的不满。诗人以“堤防随处溃”等句,揭示了高宝大堤屡遭破坏的原因,并指出其并非只为通漕。同时,诗人又从反面强调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呼吁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以保民生。全诗立意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水利工程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