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诬圣贤,谁真读书者?
鞯辔差可胜,自许等天马。
啁响欺病蛩,何如钳口哑?
眼中城南徐,生平意中寡。
羞攘名言卮,耻炙辨才輠。
九宇氛自澄,三垣斗堪把。
皇始能贯终,太素不知赭。
岂有菲薄心,奴视及董贾。
须悟汲冢书,已在壁经下。
【注释】
“割裂”:指分割、挑拨。
“诬”:诬蔑,诽谤。
“谁真读书者”:谁是真的读书人。
“鞯辔差可胜”:马的鞍辔尚且不足以支撑其力(比喻才学不足)。
“啁响欺病蛩”:蟋蟀在鸣叫的声音中,似乎在欺骗生病的知了。
“何如”:不如。
“钳口哑”:闭着嘴巴不说话。
“眼中城”:城中。
“羞攘”:羞愧,引以为耻。
“鼎”:古代盛酒器,这里借指有才能的人,引申为贤才。
“炙”:《易》中的《干》卦是离下干上,离为火,干为天。
“辨才輠”:辨别才能的人。《尚书》中有“三事大夫”、“九命公侯”等记载,都是对有才能的官员的称呼。
“九宇”:九州,指天下。
“氛自清”:污浊之风气自然消失。
“三垣”:星名,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皇始”:帝王开始,指开天辟地的帝王。
“太素”:《易》中的《乾》卦是纯阳爻构成的,象征元气,这里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即太极元气。
“不知赭”:不知道赤色。
“奴视及董贾”:以奴隶看待董仲舒、贾谊。
“汲冢书”:《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既不得用于鲁也,将适楚,过曹。与司马喜、桓魋相善,而告以告官,捪季孟之怒。司马喜不欲使孔子去,曰:‘孔子圣人之时已远,天下无定师,今诸儒者,各安其所闻,非达时宜者 。”后汉光武建武十年,有人盗发春秋战国古书数十车于曲梁平都县,得《古文尚书》二十五篇,《百两篇》二十九篇,《论语》二十一篇,《逸礼》七十一篇,《孝经》十四篇。其中《尚书》部分用古文写,称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文字不同,今文《尚书》称孔安国传,古文《尚书》称孔安国序。《古文尚书》为伪作,学者多疑之。
【赏析】
此诗为赠徐明经十三时栋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贤才的赞美之情。全诗风格豪放雄浑,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