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奈何,愁人多。
眢井水涸大海波,欢者娭娭听侬歌。
饥枵之腹,肠鸣轣辘。
但有勺糜,宁弃斗谷。
月不午,日不宵。
凤皇不角麟不毛,陌土坟起如山高。
美人带掩金错刀,罗帷无烛风萧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原诗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分析判断。
“天奈何”,上天怎么办呢!这是全诗的开头,也是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无奈与感叹。
“愁人多”:忧愁的人多啊!诗人以“愁人”来概括社会上忧苦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同情之心。
“眢井水涸大海波,欢者娭娭听侬歌”:眢井里的水干了,大海的水也干了,而欢乐的人们却依然快乐着,他们听我唱歌。诗人用“眢井”“大海”来比喻世间的贫苦和苦难,“眢井水涸大海波”,意指世间的贫苦和苦难;“欢者”指那些欢乐的人,这里暗指诗人自己。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饥枵之腹,肠鸣轣辘”:饥饿的人肚子空空如也,肠胃发出咕噜声。这句诗描写了诗人所处时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
“但有勺糜,宁弃斗谷”:只要有一点食物,我宁愿放弃一斗谷也不会放弃。这里的“斗谷”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相当于六升或八升。诗人在困苦中仍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态度。
“月不午,日不宵”:月亮不圆,太阳不耀。这句诗运用了反说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动荡不安、国势衰微的忧虑之情。
“凤皇不角麟不毛”:凤凰不飞,麒麟不叫。这两句诗用典表明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渴望。
“陌土坟起如山高”:荒漠的土地上坟头堆积如山。这里指的是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美人带掩金错刀”:美丽动人的女子腰间挂着镶金错(错金)的刀剑。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罗帷无烛风萧萧”:帐幕没有烛光摇曳,只有风声阵阵。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凄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混乱。
【赏析】
《古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以“古从军行”为题,实际上写的是作者自己的经历。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当时作者任渭北行军副使。这首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他由初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向边塞诗过渡的重要作品。
首联“天奈何,愁人多”。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无奈与感叹。天,指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奈何,何能奈何;愁人,忧愁的人。“愁人多”,即指世上忧愁的人太多。诗人用“愁人多”这一现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颔联写社会现实的贫苦和苦难,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态度。“眢井水涸大海波”,意指世间的贫苦和苦难;“欢者”指那些欢乐的人,这里暗指诗人自己。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饥枵之腹,肠鸣轣辘”,意指饥饿的人肚子空空如也,肠胃发出咕噜声。这句诗描写了诗人所处时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
颈联写诗人在困苦中仍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态度。“但有勺糜,宁弃斗谷”,意指只要有一点食物,我宁愿放弃一斗谷也不会放弃。这里的“斗谷”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相当于六升或八升。诗人在困苦中仍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态度。“月不午,日不宵”,意指月亮不圆,太阳不耀。这句诗运用了反说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动荡不安、国势衰微的忧虑之情。
尾联写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凤皇不角,麟不毛”,意指凤凰不飞,麒麟不叫。这两句诗用典表明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和渴望。“陌土坟起如山高”,意指荒漠的土地上坟头堆积如山。这里指的是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美人带掩金错刀”,意指美丽动人的女子腰间挂着镶金错(错金)的刀剑。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对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之情。同时,诗人以“愁人多”来表达对社会现实关注的情感,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自己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以及在困苦中依然保持着节俭生活的态度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