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船伺关不入关,调军如蚁营压山。
炮车列岸旌旗翻,长刀出鞘弓满擐。
似能踊跃堪同患,坐疲奔蹇,倏及秋晚。
军心渐弛,流民渐返。
谓扬天威,已往抚绥,惟赫赫皇命,孰敢抗违。
谓守藩职,已来附依,惟岩岩天堑,孰敢犯窥?
封告天子,天子曰噫。
榜告庶民,庶民曰嘻。
于暂亦宜,而久则非。
【解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期。诗人以一“谓”字总领全篇,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混乱局面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其一,首联写关中形势。“夷船伺关不入关”,意思是说敌人船只在关外窥视,但始终没有进入关内来犯。“调军如蚁营压山”。这句是说,敌军像蚂蚁一样调动军队,将军队驻扎在高山上。“炮车列岸旌旗翻”,这句意思是说,我军的炮车排成一排,排列在岸边;旌旗飘扬,战马奔腾。“长刀出鞘弓满擐”,意思是说,我们的长剑已经抽出鞘,弓箭都已经搭上。这两句写出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和我军强大的战斗力。
其二,颔联写敌军进逼长安的情况。“似能踊跃堪同患,坐疲奔骞,倏及秋晚”。“似能踊跃堪同患”,意思是说敌人似乎能够踊跃地进攻,足以同我们共同患难。“坐疲奔骞”,“骞”通“骈”,指奔驰、奔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军疲惫不堪,敌人乘胜而追。“坐疲奔骞,倏及秋晚”,意思是说,敌军很快就追上来了。“倏及秋晚”,意思是说,敌军很快就追上来了。
其三,颈联写到朝廷和百姓的反应。“军心渐弛,流民渐返。”意思是说,我军士气逐渐低落,流离失所的百姓也渐渐返回家园。“谓扬天威,已往抚绥。”“谓”通“为”,意思是说,为了张扬朝廷的威德,朝廷曾经安抚过这里。“惟赫赫皇命,孰敢抗违。”意思是说,只有皇帝的命令,谁还敢违背呢?“惟岩岩天堑,孰敢犯窥?”这是说,只有高耸的山峰,谁还敢侵犯呢?“封告天子,天子曰噫。”“榜告庶民,庶民曰嘻”。“封告”意为封上奏章报告给皇上,“榜告”就是张贴告示报告给普通百姓。这两句意思是说,朝廷向皇上禀告,皇上感叹道:“啊!!”百姓听说后高兴地欢呼。“于暂亦宜,而久则非。”意思是说,暂时看来是可以的,但长远来看就不行了。
【赏析】
《述怀》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期,唐朝统治者对局势的认识和态度。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认为朝廷对叛军的征讨不能长久,因为叛军有恃无恐,且兵力强大。因此,他提出朝廷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战略,同时要安抚好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