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无不测虞,犯我蛟虎隘。
奈闻中路艰,川梁入凌厉。
往往胠箧流,布刃扰商侩。
吾装馀破书,不及升斗稗。
既恐芒刺投,奚忘履霜戒?
今朝行脱然,谁复制烦痗?
目避枯柳梢,畏视海云䨴。
局蹐托乾坤,升沉付蓍蔡。
苍茫馀孑形,高城阻丛荟。
且抒击楫歌,一试破浪快。
【译文】:
进门又出门,三十六韵。
信无不测虞,犯我蛟虎隘。
奈闻中路艰,川梁入凌厉。
往往胠箧流,布刃扰商侩。
吾装馀破书,不及升斗稗。
既恐芒刺投,奚忘履霜戒?
今朝行脱然,谁复制烦痗?
目避枯柳梢,畏视海云䨴。
局蹐托乾坤,升沉付蓍蔡。
苍茫馀孑形,高城阻丛荟。
且抒击楫歌,一试破浪快。
【注释】:
入门复出门——指作者的仕途之路。
三十五韵——这里泛指三十五次。
信无不测虞——意谓命运多舛,难以预料。信,确实;无,没有;测虞,犹言“占卜”。
犯我蛟虎隘——意为遭遇凶险,如同蛟龙和猛虎所设的关卡。
奈闻中路艰——意谓听到前方路途艰难,令人忧虑。
川梁入凌厉——意谓山川河流变得险峻,形势变得严峻。
往往胠箧流——意谓常常有盗贼抢劫财物。胠箧,打开箱柜。流,流动、流动。
布刃扰商侩——意谓商人中也不乏盗贼,到处扰乱。布刃,用刀剑威胁。
吾装馀破书——意谓自己的书籍破旧不堪。余,剩下;破书,破烂的书籍。
升斗稗——意谓只有少量的谷物,比喻微不足道。升斗,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稗,稻类植物,泛指农作物。
履霜戒——意谓看到霜雪而有所警戒。履,踩;霜,霜冻;戒,警戒。
今朝行脱然——意谓今天心情豁然开朗。行,行走、行动;脱然,轻松自如的样子。
谁复制烦痗——意谓谁会因烦闷而生病?复制,仿造、模仿;痗,疾病。
目避枯柳梢——意谓眼睛避开了干枯的柳树梢头。目,目光;梢,树木的顶端或分枝处。
畏视海云䨴——意谓害怕看到海上的云雾缭绕。畏视,害怕看;䨴,云雾。
局蹐托乾坤——意谓局促不安地依附天地之间。局蹐,局促不安,如履薄冰;托,依附;乾坤,天地。
升沉付蓍蔡——意谓成败得失全由命运安排。升沉,指升迁和降职;筮,古时占卜用的草棍;蔡,同“策”,古代用来记录吉凶祸福的工具。
苍茫馀孑形——意谓孤独无助地漂泊着。苍茫,空旷迷茫;孑,孤单;形,形体、形态。
高城阻丛荟——意谓高大的城堡被草木环绕。高城,高大的城墙;阻,阻拦;丛荟,茂密的草丛。
且抒击楫歌——意谓暂且吟唱《击楫歌》。抒,抒发;击楫,敲打船桨;歌,歌曲。
一试破浪快——意谓试一试乘风破浪的快感。一试,试一试;破浪,乘风破浪;快,畅快。
【赏析】:
《登科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曾巩在登进士第之后,于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任国子监博士,在任上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读书人经过重重困难终于得到金榜题名后的欣喜之情。
开头两句“入门复出门三十六,信无不测虞,犯我蛟虎隘。”描绘了诗人经过重重困难终于获得功名后的喜悦心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再次跨入这个门槛,又走出门来,总共走了三十六步,经历了种种不可测度的艰难曲折。这句诗中的“信无不测”和“犯我蛟虎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前途的担忧和期待。
第三句“奈闻中路艰,川梁入凌厉。”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我听说前路艰难险恶,就像川梁上的险路一样让人感到恐惧。这句诗通过比喻手法,将前路的艰险形象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两句诗“往往胠箧流,布刃扰商侩。”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途中所遇到的各种危险和困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常常有盗贼抢劫财物,使得商人们陷入困境之中。这句诗通过描绘盗贼和商人们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不法之徒的不满和谴责。
接下来的两句诗“吾装馀破书,不及升斗稗。”则是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回顾与总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的旧衣服已经破旧不堪,而那些琐碎的学问却微不足道。这句诗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第六句“既恐芒刺投,奚忘履霜戒?”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和警示。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我担心像芒刺一样的危险会突然降临,所以不敢掉以轻心;同时我也不会忘记警惕,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危险。这句诗通过对未来的展望和警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决心。
最后两句“今朝行脱然,谁复制烦痗?”则是对现实情况的反思和感慨。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今天的心情豁然开朗,谁能因为我过去的烦恼而受到牵连呢?这句诗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反思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种种困难的释怀和放下。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经历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从困境中走出来后的欣喜与释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