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穷六经,垂成未及用。
知名仅里廛,益滋吾道痛。
积痗恐伤性,饮酒托驰纵。
频以未了志,太息语群从。
西风一夜寒,乌巢有霜冻。
元灯不续心,残炷堕如梦。
讣及贱子闻,迟疑未敢恫。
分明讲易堂,柈杅昨犹共。
遗孤瘦可怜,衣垢衽皆缝。
依依寡母怀,索饵但知弄。
房隅旧箧书,破碎与尘葑。
缕然心血存,谁来职釐综?
庭梧百尺凋,上有乱云瞢。
下有残蟪声,凄宵语苔空。
【注释】
哭卢文学师棠:为友人师棠的死而痛哭。卢文学,指卢照邻,唐代诗人,与骆宾王齐名,世称”卢骆”。师棠是他的字。里廛(cuán),里巷。道痛,道义上的痛心。积痗,指疾病缠身。驰纵,指纵情饮酒,借以排遣忧愁。未了志,没有完成的事情。太息语群从:长叹,对亲友述说自己的悲痛。元灯,即油灯,代指读书人的生活。烛光微弱。残炷,燃尽的蜡烛芯。梦,像梦一样消失。讣,死讯。贱子,谦词,对自己的谦称。元,通“原”。讲易堂,指讲学的场所。元,通“原”。柈(pán),食物。杅(wěi),同“帏”,帷幕。遗孤,死者留下的孤儿。衣垢衽(rèn)皆缝:衣服破烂不堪,但还勉强修补。衣,穿;衽,衣襟。索饵,找东西吃。弄,玩弄。房角旧箧书,破碎与尘葑:书房角落堆满了破书和尘土。蠹,蛀书的虫子。《礼记·曲礼》:“木曰材,金曰器,皮革曰革,帛曰布,丝曰弦,纩曰纩,羽曰毛,皮之属曰裘,韦谓之绶。”引申为书籍,泛指文物典籍。蠹虫蛀食书籍。缕然,一丝一缕的样子。心血存,指忧思萦绕在心头。谁?谁也。谁来整理这些散乱的书卷?职釐,职责、任务。综,治理,整理。
【译文】
毕生致力于六经的研读,功败垂成时却未能使用。
名声仅在乡里流传,益发加重了我内心的痛苦。
疾病缠身恐怕会伤身害性,饮酒来排遣愁苦纵情放纵。
频频因未能实现志愿而叹息,长叹对着亲友述说自己的悲痛。
西风吹起一夜寒意,乌鸦窝上结着霜冻。
油灯不再续亮心中忧虑,残火如梦般消散。
噩耗传来我听到这个消息,迟疑不敢大声哭泣。
分明记得当年讲习的殿堂,昨天我们仍然一起共处。
孤儿瘦弱可怜无比,衣衫破旧他已补缀多次。
依依不舍的是那寡母的牵挂,她只是知道玩耍逗乐。
房间角落旧书中堆积着书卷,书页破碎与尘埃混杂。
一点心血还在,谁来整理这些散乱的书卷?
庭院中的梧桐树高大茂盛凋零,上面有乱云笼罩。
下面只有残蝉声在鸣叫,凄冷的夜晚声音被苔藓吞噬。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及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悲悯之心。
开头两句写卢照邻一生刻苦攻读六经,但却没能发挥其才能,只能空自悔恨。“成名未用”四字,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叹,又暗含了对友人的惋惜之情,可谓“沉痛已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三、四句写卢君生前只知埋头于里巷中,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才学,因而更加感到痛心疾首。“益滋吾道痛”一句,既写出了卢君生前的遗憾,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之情。
五、六句承上而来,进一步抒发了卢君的病体沉重,以致无法继续他的学术事业,只好饮酒解闷,放任形骸的情感波动。这里诗人用了两个“未”字,一正一反,既表明了诗人对卢君处境的同情,又暗示出他对朋友不能施展才华的遗憾。“频以未了志”以下八句,诗人将笔触转向现实生活:由于卢君的去世,使诗人深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测,因此他在悲伤之余,长叹不已,并对亲友们述说他的悲痛。诗人在这里通过描写自己的心情以及对自己亲友的诉说,进一步加深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七、八句写卢君死后,人们纷纷前来吊唁,诗人则迟迟不敢前去哭丧。这一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深哀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不愿见到好友的遗体,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去参加丧事。这种复杂的心情充分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九、十句写卢君死后的情景:秋风扫过,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乌巢上的霜冻预示着冬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凋零;残烛的光芒越来越微弱;室内只剩下一盏昏暗的灯火在摇曳;而那支曾经点燃过的蜡烛,如今已经化为一堆灰烬;一切都如同梦境一般消失了。这里诗人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冷的秋夜图:秋风、残烛、薄雾、霜冻、灰烬等景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凄清而又静寂的画面。这种画面不仅烘托出了卢君死亡的凄凉氛围,而且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之情。
十一、十二句回忆往事:在那个讲习的殿堂中,曾经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研究学问;而今却只剩下卢君一人孤独地面对一切。这里诗人通过回忆昔日与朋友共同度过的时光,进一步加深了对卢君的怀念之情。
最后四句则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现在卢君已经去世,留下的孤儿瘦弱可怜无比;而那些与他一同生活的人也都各自离去。他们只顾着自己的玩乐和消遣,没有人关心这位可怜的孤儿的命运和前途。这一句进一步加深了全诗的悲凉气氛和对友情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意境深远含蓄,堪称唐代悼亡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