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赋共簪毫,紫禁追陪,万事都曾咨伯始;
酬知空挂剑,芜城凭眺,九原何处觅徐君。
【注释】
献赋:指作赋。簪毫:古代书写时把笔插在头发上,称簪笔。紫禁:即紫宸,皇宫。伯始:指汉代的班固,字伯始。芜城: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徐君:指南朝梁人徐勉,字云卿,曾任广陵郡守,世称“徐公”。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鲍勋茂,名不详,是与诗人交好的朋友,故有此赠答。全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写诗人与鲍勋茂的交往,后四句写诗人与鲍勋茂分别时的惜别之情。诗中运用典实,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献赋共簪毫,紫禁追陪,万事都曾咨伯始;
酬知空挂剑,芜城凭眺,九原何处觅徐君。
【注释】
献赋:指作赋。簪毫:古代书写时把笔插在头发上,称簪笔。紫禁:即紫宸,皇宫。伯始:指汉代的班固,字伯始。芜城: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徐君:指南朝梁人徐勉,字云卿,曾任广陵郡守,世称“徐公”。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鲍勋茂,名不详,是与诗人交好的朋友,故有此赠答。全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写诗人与鲍勋茂的交往,后四句写诗人与鲍勋茂分别时的惜别之情。诗中运用典实,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1. 箕、尾:均为二十八星宿名。箕星属东方,尾星属北方。黯:暗淡无光。 2. 诏语:皇上的话。天嗟遗老:上天哀怜这位已垂垂老矣的贤人。一:一个。 3. 洛社:汉洛阳有“耆德”社,以尊老著称。 4. 典型:楷模、榜样。达尊三:指古代三种尊贵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章煦联的挽词。章煦联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为官清廉。他的去世,让当时的人们感到悲痛万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学生在赏析时要结合原诗内容进行,包括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注意不要只答出某一方面。 本首七绝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押韵,平仄协调。首句起句突兀,直抒胸臆,点明潘小坡的政绩与贡献,第二句点明他的治水才能,第三
让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帅承瀛生祠联:这是对一个名为帅承瀛的人物进行描述。"生祠"一词通常是指为某人建立的祠堂或者纪念堂,这里指的是对帅承瀛的纪念。"联"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对联或者标语,用于表达某种情感或理念。整句的意思是,为了纪念和颂扬帅承瀛的生平事迹而建立的祠堂或者纪念堂。 2. 报国有同心: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忠诚于国家的情感。"有同心"意味着大家有着相同的心愿或目标,即为国家效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此诗为酬和之作,上联是说张师诚的诗文赋表,下联是说张师诚的佛学禅理,都是值得学习效仿的。“奏赋”、“写经”等词都点出了张师诚擅长于文学、佛学两方面的成就;“四十七年爪印”
【注释】: 黄阁:指朝廷。使臣:出使外国的官员。青云:官位。叨:蒙受。夙契:久违的旧友。黯:悲伤。平生:一生。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与怀念之情。 首句“黄阁仰殊勋”,描绘了一幅令人肃然起敬的画面,诗人仰望着黄阁(朝廷)之上,那里悬挂着一张张显赫的勋牌,彰显着国家的荣耀和辉煌成就。这些勋牌上刻有不同朝代的皇帝的名字、功绩以及赏赐,每一块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注释: - 仕宦:指在官场上做官。 - 阅:数,算。 - 六十年:即六十年,表示时间长久。 - 骎骎未已:骎骎,形容马快的样子;未已,没有停止的意思。形容事情发展得很快,还没到头。 - 驰驱:骑马奔驰,奔走不息。 - 逾:超过。十万里:指距离远,数量多。 - 蹇蹇匪躬:蹇蹇,形容忠诚勤勉,不辞辛劳。匪躬,不为自己着想。 译文: 六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官场中任职,但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注释】范澍:字子材,号秋崖,浙江萧山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联:指赠给范澍的对联。雄谋吞海若:意谓雄心壮志,能吞并大海。海若:古代传说中水神名。《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余事作诗人:意谓除了雄心壮志外,别无所好,只能写诗作词。 赏析:此为七律。首句点明题旨;“不少”是说胸襟广阔,气度不凡。次句写诗人的抱负;“只凭”表明诗人不尚华藻
【注】: 三德:指仁、义、礼。 知:了解,懂得。 勇:勇敢无畏。 一官:即“一官之任”,指官职。 清慎勤:为政清廉、谨慎、勤劳。 【赏析】 这是一首赞颂官员清廉、勤奋的诗,通过赞美仁人君子的高尚品质,来勉励做官者廉洁奉公。 第一句说“三德知仁勇”,意思是说,要成为有仁德的人,就要有勇气,而这种勇气又必须来自于对仁德的了解。 第二句“一官清慎勤”则直接点出主题,说明做官的人应该清廉、谨慎、勤劳。
注释:希望君王像岁末穷困的黎民一样隐居,与万物一同在春天里怀着和乐的心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周檀荪隐逸生活的赞赏之情。“望君似岁穷黎隐”一句,将周檀荪比作岁末穷困的黎民,表达了对其隐居生活的理解和支持。而“与物胥春岂弟怀”一句,则描绘了与万物一同在春天里怀着和乐心情的景象,寓意着诗人希望周檀荪能够保持这份心境,与自然和谐共处。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 感旧:感慨过去。琴亡:指琴人已死,这里借指作者已死的亲人。一恸:十分悲痛。子敬、徐公:分别指嵇康和阮籍。 【赏析】 这首诗是追怀死者的悼诗。开头两句写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一恸空余呼子敬”一句是说,自己活着时,常常呼唤着子敬;如今子敬死去,只能徒然地呼喊而已,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悲痛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九原何处觅徐公”一句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 1. 挽景谦 - 这可能是对某个人物的哀悼之词。"景谦"可能是该人的名字或别号。 2. 屏翰重周原 - “屏翰”通常指的是屏风或文房四宝中的笔(翰),这里可能指的是文人的文采或才学。“重周原”则可能指的是重视、珍视周代的土地或文化传统。这句话可能在赞美某人的文采出众,能够珍视并传承传统文化。 3. 黍膏棠甘留政绩 - “黍膏”指的是黍米,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作答。本首诗是诗人对故人的追怀之作,表达了他与故人分别之后,因宦海沉浮而倍感凄凉的复杂心情。“琐闼忆肩随”句意为:回想当年,我在门庭内与你并肩同行的日子,宦途上东西辗转漂泊,到了晚年才高兴地结交到老朋友。“黄垆惊腹痛”
【注释】 贱贫:贫贱。骨肉常相弃:兄弟之间常常互相抛弃。何况是天涯谪宦馀:更何况是在远方被贬谪的官员。作鸟言:模仿鸟儿的鸣叫。番社熟:熟悉蕃地的生活。岛:指海岛。别久莫嫌疏寄语:离别已久了,不要嫌弃我写信(表示思念)。恶怀(wù huái):忧患。愁绪:忧愁的心情。不堪书:不能书写。 【赏析】 这是一首写自己被贬官途中思亲的诗。诗人用“贱”和“贫”、“骨肉常相弃”等词来表达被贬谪的痛苦心情
【注解】 1. 噩梦:指梦中所经历的事情。 2. 高堂:高大的厅堂。 3. 环视:环顾四周。 4. 孤茕(qióng):孤独无靠的人。 5. 待抚:等待抚慰。 6. 微疴:小病。 7. 是何:这是什么原因。 8. 医药:治病的药物。 9. 相攻:相互攻伐。 10. 赏析:诗人通过梦境来反映现实,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病痛的关切和无力回天之苦闷。 【翻译】 突然之间,我被噩梦惊醒
【译文】 你的母亲是两朝的恩德,顺从慈爱,内室的德行堪比史官的笔迹; 我向你陈述真情三年,只有忠诚和孝顺,倚靠在庐舍哀痛不能忘记君王的言谈。 【注释】 挽:悼念。方维甸:人名。吴太夫人:人名。锡命:赐予命令。两朝:指明朝和清朝。隆:高。曰顺曰慈:指母亲的美德。壶行:壶门,指母亲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堪:可以。符:合。史笔:史书。陈情:陈述真情。三载:三年。惟忠惟孝:只忠心于朝廷,只孝顺于朝廷。倚庐
【注解】 1. 竹马:儿童游戏用的一种玩具。 2. 铜符:即铜制兵符,古代用以传达军事命令或授予官职的信物。 3. 宣化泽:指宣化府(今河北省宣化市),是唐代的州名,以境内有水得名。 4. 棠阴:指棠荫,树木遮阴之地。 5. 父老讴歌:指老年人唱的歌谣。 【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童年时光的追忆,通过描述自己和童年伙伴们玩耍的情景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 “竹马共嬉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