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石龛像佛,远自齐梁为。
累世导师居,龙象固有仪。
何意入僧室,隆准乃可窥。
当时平僣乱,四海诚福禔。
所嗟攀龙鳞,十九遭焚㱦。
战兢展遗像,目角流千铍。
想见刘宋辈,日侍岂不危。
篝火息夜榻,闻钟逐䢅麋。
朝日草露闲,往读《始兴碑》。
嘅叹阅千古,谁识无成亏。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
译文:
凿石龛造佛像,远自齐梁时期开始。
历代僧人居住在这里,龙象自有仪态。
何意进入僧室,隆准可窥见真容。
当时平定了叛乱,四海真是福佑。
所叹的是攀龙鳞,十九遭焚烧。
战兢地展示遗像,目光炯炯有神。
想见刘宋辈,日侍君王岂不危险。
篝火熄灭夜已深,闻钟逐䢅麋。
朝日草露闲,去读《始兴碑》。
感叹古今无数,谁识无成亏。
赏析: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奇特、瑰丽、深沉著称。他的诗风独特,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以游摄山二首为题,其中第二首主要描写了作者游览摄山的经历和感受。诗中描述了凿石龛造佛像的历史背景,以及历代僧人在此居住的情况。接着描绘了作者进入僧室的场景,以及所见僧人的仪态。最后表达了对当时平定叛乱,四海真正福佑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通过对佛教文化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宗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