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出复阴,广野风浩浩。
淮源山万重,飞流下穹昊。
渺然走沧溟,梁楚在襟抱。
汝颍交东环,穰邓控西道。
秋水欲归壑,凭渡马腹燥。
挢首桐柏阴,展坐淮南草。
隧岸鸣蛩蛚,村檐挂梨枣。
风土近乡里,问语向耇老。
西成未为恶,苦被飞蝗恼。
连材扑未尽,何以实万宝。
长啸招西风,害气一吹扫。

【解析】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诗人在淮水之滨,登舟南归,感慨颇多,写下了这首七绝组诗。“朝日出复阴,广野风浩浩”,清晨日出,阳光普照,大地又复一片光明。“淮源山万重,飞流下穹昊。”从高处俯瞰,淮河源头的群山重重叠叠,山涧中奔腾而出的水流直泻云天。“渺然走沧溟,梁楚在襟抱。”江面茫茫无边,仿佛连着苍茫的大海;长江两岸的楚国和吴越一带都在我的胸怀之中。“汝颍交东环,穰邓控西道。”“汝”指济水,颍水,二水在河南境内汇合后向东流,“穰”指穰县(今山东定陶),邓县(今河南邓县)二地分别位于二水东岸。“秋水欲归壑,凭渡马腹燥。”秋天的水将要流入沟壑,我乘船渡河,马儿因水湿而显得燥热。“挢首桐柏阴,展坐淮南草。”举头仰望,只见桐柏山郁郁葱葱的树荫;俯身而坐,只见江淮之间长满了茂密的禾黍草。“隧岸鸣蛩蛚,村檐挂梨枣。”沿着河岸行走,不时听到蟋蟀的鸣叫声;村舍檐下挂着成熟的梨枣。“风土近乡里,问语向耇老。”“风土”代指家乡的风俗人情。“问语向耆老”,“向”是“向谁”的意思;耆老即年高有德之人,指当地的老年人。“西成未为恶,苦被飞蝗恼。”秋季的收获还没有完成,但蝗虫却已经来了,真是烦忧。“连材扑未尽,何以实万宝。”如果这些树木都被毁坏了,我们拿什么来充实我们的家园呢?“长啸招西风,害气一吹扫。”我对着西风长啸不已,那肆虐的飞蝗也被吹得纷纷逃散。

【答案】

阳光普照,大地又复一片光明②从高处俯瞰,淮河源头的群山重重叠叠,山涧中奔腾而出的水流直泻云天③江面茫茫无边,仿佛连着苍茫的大海④长江两岸的楚国和吴越一带都在我的胸怀之中⑤汝颖二水在河南境内汇合后向东流⑥秋水将要流入沟壑,我乘船渡河⑦马因水湿而显得燥热⑧桐柏山郁郁葱葱的树荫⑨沿着河岸行走⑩不时听到蟋蟀的鸣叫声⑩村舍檐下挂着成熟的梨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