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万事不须说,跂足当楼聊醉眠。

《登黄鹤楼次补山韵》是清代著名诗人姚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一解析诗句:

  1. “夷陵西望巴山连”:描述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望向远处的夷陵地区,可以看到与巴山相连的景象。夷陵位于湖北宜昌,而巴山则指的是大巴山脉。

  2. “大江出空如堕悬”:描绘的是长江的壮阔景象,水流从高处奔流而下,仿佛从天空中跌落下来。

  3. “奔流一抹蹙沧海”:进一步强调了长江的奔腾不息,它如同一道抹子,将波涛汹涌的大海压缩在一起。

  4. “大别黄鹄横障天”:这里的大别山是指位于湖北西部的大别山脉,而黄鹄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用来形容大别山的雄壮。

  5. “导江至此一夹束”:描述了长江在此被峡谷所限制,形成了一个狭窄的水道。这里的峡谷指的是瞿塘峡。

  6. “潆洄衣带高楼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在建筑前的曲折流动,如同衣带一样环绕在高楼之前。

  7. “忆昔赤乌始筑邑”:回忆起过去赤乌年(233年-250年)开始在这里建立城池的历史。

  8. “凭轩雷鼓空江填”:表达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听到雷鼓声在江面上回响的情景。

姚鼐的《登黄鹤楼次补山韵》不仅是一次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展现了长江的壮美景色和历史底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