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疑阻南服,江汉朝东溟。
巴陵山泽会,烟雨长晦冥。
风交广漠野,云起荡天经。
荒忽洞一气,焉扬帝子灵。
坐销积雾白,稍见君山青。
波下辰阳渚,秋来襄郢坰。
澹余千里客,城观此孤停。
奄落西陵日,馀阴横洞庭。
《咸池》行复奏,倚待与谁聆。
《雨登岳阳楼》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登上岳阳楼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洞庭湖的无限赞美和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 诗人简介: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以其深厚的思想内容、严谨的艺术技巧和精湛的语言风格而著称于世,被后人尊为“诗圣”。
诗句原文:
衡疑阻南服,江汉朝东溟。
巴陵山泽会,烟雨长晦冥。
风交广漠野,云起荡天经。
荒忽洞一气,焉扬帝子灵。
坐销积雾白,稍见君山青。
波下辰阳渚,秋来襄郢坰。
澹余千里客,城观此孤停。
奄落西陵日,馀阴横洞庭。
《咸池》行复奏,倚待与谁聆。诗意解析:
- “衡疑阻南服,江汉朝东溟。”描述了洞庭湖的广阔和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叹。
- “巴陵山泽会,烟雨长晦冥。”描绘了巴陵地区的山水景色,以及烟雨蒙蒙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风交广漠野,云起荡天经。”表现了风和云的运动,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 “荒忽洞一气,焉扬帝子灵。”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 “坐销积雾白,稍见君山青。”描述了在雾气消散后,逐渐能看到君山的颜色,展现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
- “波下辰阳渚,秋来襄郢圻。”提到了水边的小洲和秋天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澹余千里客,城观此孤停。”表达了诗人孤独地停留在这座城楼上的情感。
- “奄落西陵日,馀阴横洞庭。”描述了夕阳西沉的景象,以及夕阳余晖映照在洞庭湖上的情景。
- “《咸池》行复奏,倚待与谁聆。”可能是引用了某种音乐或诗歌,表达诗人对艺术的欣赏以及对聆听者的期待。
- 译文与注释:
- 译文:衡州似乎被障碍所阻,向南的疆域受阻;长江和汉水朝着东方流淌。巴陵的山和泽聚会在一起,烟雨弥漫,天色昏暗。风吹拂着广袤的原野,云彩飘荡在天空中形成了经文。忽然间天地一片清气,我那远去的帝王的灵魂得以飞扬。坐在这里渐渐消散了浓雾的白茫,渐渐地可以看见君山的颜色。水流经过的地方有小洲,秋天来临的时候,襄阳和郢州的田野也到了收获的季节。远处的客人在这千里之外的异地感到寂寞,独自驻足观望这座孤零零的城楼。夕阳最终落下,余晖映照在洞庭湖上,留下一抹淡淡的余光。
- 注释:《咸池》,乐名,相传为黄帝所作。《咸池》行复奏,指演奏《咸池》乐曲的声音再次响起。倚待,等待的意思,与谁聆,与谁一起倾听。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通过对洞庭湖的描述,诗人展示了自己作为诗人的审美能力和感受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的感慨和孤独感。通过描写自己在岳阳楼的经历,诗人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杜甫的《雨登岳阳楼》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