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树接行云,䢅朝吐清气。
遥望西峰顶,已上丹霞蔚。
远山状一同,近岭形千汇。
涧雾忽成阴,岩萝密如衣。
泠风发空响,幽怆多仿佛。
渐出深谷口,始纵秋泉沸。
湘帆转昭旷,途夷画经纬。
遄往凑舟车,趋来孰泾渭。
物象倏以迁,亭午待犹未。
缅忆独居情,将母徇俗畏。

【赏析】

此诗当是作者自湘江口舟行至长沙时的即兴之作。诗人在船中眺望远山近岭,观水听风、写景抒情,表现了旅途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畏怯。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杂树接行云,𬘓朝吐清气”。首句写两岸山间树木丛生,枝繁叶茂,与天相接,宛如行云一般;次句写早晨,山中云雾缭绕,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遥望西峰顶,已上丹霞蔚。”诗人站在桥头驿,远远望去,只见西峰之巅,已是一片红霞满天。“远山状一同,近岭形千汇。”诗人放眼四望,远近高低不同的山岭,形态各异,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

“涧雾忽成阴,岩萝密如衣。”诗人继续描绘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山涧间的薄雾忽然弥漫开来,将周围景色笼罩得如同阴暗;而那些生长在岩石上的青苔,却密密麻麻,仿佛给周围的环境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外衣。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山间云雾和岩石上的青苔等细微之处,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泠风发空响,幽怆多仿佛。”诗人感受到一阵清风拂过,带来了一阵阵清凉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然而,这种声音又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伤和孤独,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而又遥远的世界。这两句诗通过对风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渐出深谷口,始纵秋泉沸。”随着船行的深入,终于走出了深谷之地,眼前豁然开朗。这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泉水的潺潺声,仿佛是秋天的雨后初晴,大自然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从幽深到开阔、从宁静到生动的过程,展示了旅途中的美景与心情的变化。

“湘帆转昭旷,途夷画经纬。”诗人看到远处的湘江之上,帆影点点,显得格外明亮和宽广。同时,也看到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和安全。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自然风光和交通条件的欣赏之情。

“遄往凑舟车,趋来孰泾渭。”诗人继续前行,赶着去凑齐舟车等交通工具,以便尽快到达目的地。而在旅途中,也遇到了许多来自各地的人,他们或匆匆赶路,或悠闲自在,各有各的节奏和方式。这两句诗描绘了旅途中的忙碌和交流场景。

“物象倏以迁,亭午待犹未。”诗人观察周围的景物,发现它们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有时是日出日落,有时是春暖花开,有时又是秋风落叶。而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这些变化而起伏不定,有时候平静安宁,有时候又焦虑不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受及其心情的波动。

“缅忆独居情,将母徇俗畏。”诗人回想起自己独自居住时的心情和态度:那时,心中充满了自由自在的情怀和对世界的好奇探索;而现在呢,为了顺应世俗的规矩和习惯,不得不屈服于外界的期待和压力。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旅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