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出青云,天半苍然独。
梁宋暨东溟,万里环其足。
阴嶂走济南,云涛尚奔蹙。
势尽居益高,堑断无陂麓。
振衣斗直上,陟磴逾援木。
落叶下泺泉,秋风散海曲。
一卷华不注,拖云点青绿。
犹见山花开,顾绝栖鸟躅。
高寒不可留,归来泛秋菊。
注释:
- 九月八日登千佛山顶:在农历九月初八这一天攀登千佛山的山顶。
- 泰山出青云:泰山高入云端。
- 天半苍然独:山峦在天空中显得格外高大,独自耸立。
- 梁宋暨东溟:指的是中国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等地区。
- 万里环其足:山脉环绕着泰山,仿佛是它的脚步。
- 阴嶂走济南:阴郁的山岭蜿蜒曲折地穿过济南市。
- 势尽居益高:随着地势的逐渐降低,山峰越来越高。
- 堑断无陂麓:山崖峭壁如同被切断一样,没有坡度。
- 振衣斗直上:振起衣裳,奋力向上攀登。
- 陟磴逾援木:登上石阶,越过支撑的树木。
- 落叶下泺泉:树叶飘落下来覆盖在泺泉水面上。
- 秋风散海曲:秋风席卷而来,吹散了海角的云雾。
- 一卷华不注:描绘了一幅华山的画面。
- 拖云点青绿:像是拖着云彩,点缀着青色的景色。
- 犹见山花开:仍然可以看到山上开放的花朵。
- 顾绝栖鸟躅:回头看时连栖息在枝头的鸟儿也不见了踪影。
- 高寒不可留,归来泛秋菊:高寒之地难以停留太久,于是返回家,欣赏秋天盛开的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千佛山的诗,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首句以“九月八日登千佛山顶”开篇,明确了时间与活动,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人通过“泰山出青云,天半苍然独”、“梁宋暨东溟,万里环其足”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高耸入云,以及山脉环绕的场景。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展现了泰山的壮美。“阴嶂走济南,云涛尚奔蹙”描绘了泰山脚下的自然风光,山岭如阴霾一般笼罩着济南城,而云涛翻滚的景象更是让人心驰神往。“势尽居益高,堑断无陂麓”则从高处俯瞰,展现了泰山的险峻,以及其独特的地貌特征。
诗人在攀登的过程中,用“振衣斗直上,陟磴逾援木”来表达自己勇攀高峰的决心和行动。“落叶下泺泉,秋风散海曲”则描绘了登山过程中所见的美景,树叶飘落,泉水潺潺,秋风吹过,海角的云雾也随之消散。“一卷华不注,拖云点青绿”则将华山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
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犹见山花开,顾绝栖鸟躅”,虽然眼前已经看不到山花绽放的景象,但依然可以想象到山间鸟儿栖息的情景。“高寒不可留,归来泛秋菊”则表明尽管高山之巅的寒冷令人难以久留,诗人还是选择回到家乡,欣赏那盛开的菊花。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美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