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蛩泺岸秋,残月赵水白。
舍辔理轻桡,苍茫尽湖泽。
葭菼远萧萧,凫雁时拍拍。
地有瓦桥城,路失金堤石。
民昨歌子威,皇今谓河伯。
不见秋归壑,那免春无麦。
坐愧田居怀,未办经世策。
想见沧洲人,烟波偭咫尺。
赵北口舟中作
鸣蛩(qióng):蟋蟀。
泺(luò)岸秋:泺水之畔,秋季景象。
舍辔(pèi):放下马缰。
理轻桡(ráo):整理船桨。
苍茫(cāng máng):广阔无垠。
萧萧(xiāo):风声、水声等。
凫雁(fú yàn):野鸭和大雁。
地有瓦桥城:有瓦桥城存在。
路失金堤石:道路失去金堤石的标识。
民昨歌子威:百姓昨日曾歌颂赵子威。
**皇今谓河伯:皇帝现在称他为‘河伯’。”
译文:
在赵北口的船上,听到秋天蟋蟀的鸣声,看到白茫茫的月光映照在赵水之上。放下马缰,整理船桨,眼前展现出辽阔的湖泽景色。远处芦苇和荻草随风摇曳,偶尔有野鸭和大雁拍打水面而过。这里居然有一座古老的瓦桥,却失去了通往京城的路标。百姓们曾经赞美过赵子威,如今皇帝却把他视为河神一样的存在。然而,我却没有看见秋末归途的景象,怎能避免春天没有麦田呢?只能惭愧地想起那些田园的隐居生活,却没有能力提出治国的策略。想象那些生活在沧洲的人,他们的生活就像在眼前咫尺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游览赵北口时所见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之中。同时,诗中的哲理意味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