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自密移,至道无迁改。
小夫每自私,乘物以智宰。
往来挠世纷,茫如㲹瀛海。
焉知鹑居德,众万纳渊汇。
宁忧聋五声,而目盲五采。
君如悬栋材,起负高甍㟴。
我如小莛柔,叩钟媮欲怠。
二者同物役,黾勉赴褒采。
昨日东风休,夏绿谢春蕾。
岂不感啼鹃,乡思寄江茝。
兹意恐亦非,韦布骄锦彩。
不若两俱忘,养空复何待。
诗句释义与赏析:
次橿亭韵寄张安履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与朋友共享雅致生活的愿望。橿亭通常指文人雅集之地,通过此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高雅文化的向往及与友人共同享受这种文化氛围的愿景。
天运自密移,至道无迁改。 - “天运”和“至道”指的是宇宙的自然规律和道德原则。这里强调这些不变的自然法则和道德标准,暗示了作者认为这些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小夫每自私,乘物以智宰。 - “小夫”在这里可能是比喻那些只顾自身利益的小人。“乘物”,利用或支配事物。“以智宰”意味着用智慧来操纵或控制一切。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中一些人的行为方式的批评。
往来挠世纷,茫如㲹瀛海。 - “往来”可能指的是人们之间的交往,而“挠世纷”则表示这些交往带来的混乱和不安。“茫如㲹瀛海”形容这种混乱广阔无边,如同茫茫大海一样无法捉摸。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不安、人心不齐的感叹。
焉知鹑居德,众万纳渊汇。 - “焉知”表示如何知道、哪里知道。“鹑居”可能是指像鹌鹑那样安静而满足的生活。“德”在此可能指品德、道德。“群万纳渊汇”意指众多的人和事物汇聚成一个深不可测的深渊。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共处、包容多样性的渴望,以及对于个人品德在社会中重要性的认识。
宁忧聋五声,而目盲五采。 - 这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宁忧”和“而目盲”表达了诗人宁愿承受耳聋和视觉上的缺陷也不愿忍受的痛苦。这反映了诗人对某些事物过于执着或过分追求的无奈感。
君如悬栋材,起负高甍㟴。 - “君”可能指的是君主或者领导者。“悬栋材”比喻有才能的人能够承担大任,“高甍㟴”则形容高大的建筑。这句话强调了才能和责任的重要性。
我如小莛柔,叩钟媮欲怠。 - “小莛”指细小的草茎,“叩钟媮”意指轻轻敲击的声音,“欲怠”表示想要休息或放弃。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如君王)的能力,表达了自我谦逊的态度。
二者同物役,黾勉赴褒采。 - “二者”指的是自己和他人。“同物役”意味着共同被事物所驱使或控制。“黾勉赴褒采”表示努力工作以满足他人的期望。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人牺牲的理解。
昨日东风休,夏绿谢春蕾。 - “昨日”可能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段。“东风休”意指天气转暖。“夏绿谢春蕾”描述了植物从夏季的绿叶到春天的花蕾的转变。这象征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力的延续。
岂不感啼鹃,乡思寄江茝。 - “岂不知”表示明明知道或明白。“啼鹃”是一种杜鹃鸟的叫声,常用来代表悲伤和思念。“乡思寄江茝”中的“江茝”可能是一种香料,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兹意恐亦非,韦布骄锦彩。 - “兹意”可能指的是上述的思考或情感。“韦布”是古代一种贫贱者的象征,而“骄锦彩”则是形容富贵者炫耀财富的场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不同阶层人士生活状态的思考。
不若两俱忘,养空复何待。 - “两俱忘”意味着双方都忘却了烦恼和名利,达到了超脱的境界。“养空”可以理解为修身养性,修养内心。“不复待”表示不需要等待,已经达到了目标。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达到心灵自由和平静的追求,以及对于超越物质追求的生活态度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