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交万物,贤否各有宜。
譬彼蕙与艾,同被春风滋。
鄙人出孤陋,小若鸴燕知。
托君通家爱,谓我相逢迟。
大贤何不容,而我窃自私。
造请百不厌,童仆或旁嗤。
雨窗黯青镫,听君绝妙辞。
清韵倏邈远,南行指湘漓。
远近何足言,跬步有离思。
仪郎古清要,位望今已衰。
出守千里疆,岂复嫌一麾。
归家酌玉尊,绿窗樱桃枝。
起挂衡岳帆,天碧劖九疑。
曙日清崖猿,渚风摇江蓠。
一闻渔父唱,再继柳侯诗。
卧理丹橘闲,民言不忍欺。
公行良自得,何以慰余羁。

【注释】:

至德: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物:万物。比喻天下事物。

蕙:香草。比喻贤人。

艾:野草。比喻小人。

孤陋:孤陋寡闻,见闻浅薄。

鸴燕:小鸴鸟。比喻见识浅陋的人。

百:一百种。形容求知欲强的人。

童仆:仆人。指门客。

雨窗:下雨的窗子。

清韵:优美的音乐和诗歌的韵律。

邈远:遥远。

南行:向南行进。

仪郎:即张九龄。字子寿,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曾任中书令、侍中等职,世称“仪老”或“张九龄”,与赵嘏、李商隐、杜牧并称为“文章四友”。清要:清高雅致。

出守:离开朝廷到外地做官。

麾:古代军中指挥用的旗帜。

归家酌玉尊:回家时举杯饮酒。

绿窗樱桃枝:绿窗,用绿色的纱作窗户;樱桃,这里指红樱桃,借喻美丽的女子。

天碧劖九疑:天青色像被刀刮过一样,指山色深翠如画,有如九疑山。

曙日清崖猿:清晨的阳光照在崖壁上,发出的声音好像山中的猿猴。

渚风摇江蓠:江边的风摇动着江边生长的草。

一闻渔父唱:听到渔夫唱歌。

再继柳侯诗:再继承柳宗元的诗。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曾任礼部员外郎、监察御史等职,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作品以雄健有力著称,被称为“文章巨公”。

卧理丹橘闲:躺在橘子树下休息。

民言不忍欺:百姓的话不忍心欺骗。

公行:公正地行事。

良自得:很得意。

何以慰余羁?:用什么来安慰我的旅居之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在送别郑羲民时,对友人的离别表示惋惜,并对其前途寄予厚望。全诗感情真挚,想象丰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

首联:“至德交万物,圣贤各有宜。”意思是说,在大唐至德年间,皇帝广纳天下贤才,使天下万物都得到了治理,而不同才能的人各自都有适合他的位置。此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贤能人才的赞美和期盼,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虽然出身卑微,但仍然希望能够得到重用。

颔联:“譬彼蕙与艾,同被春风滋。”此联通过比喻的方式,将蕙草和艾草相提并论,同时受到春风的滋养。蕙草是一种香气扑鼻的花卉,而艾草则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诗人用这两个形象鲜明的意象来比喻君子和小人之别,认为他们就像这两种植物一样,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关怀。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也揭示了他对人才的重视之心。

颈联:“鄙人出孤陋,小若鸴燕知。”此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嘲之词,认为自己虽然学识有限,但却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诗人将自己比作一种小鸟——鸴燕,这是一种善于捕食昆虫的小鸟类,它们虽然没有很高的智慧,但也能够敏锐地察觉危险。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谦虚的态度。

尾联:“大贤何不容,而我窃自私。”此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贤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应该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而自己却因为某些原因而受到了限制。诗人在这里用“私”字来形容自己的情感,既体现了自己的谦逊,也表达了对于大贤的羡慕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对郑羲民的赞美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和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人才的珍视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