柁楼吴越壮游年,遗佚编诗历下前。
惟有高祠照寒水,文章千古寄云烟。

【注释】柁楼:即船头桅杆,比喻高耸入云。吴越:指江苏、浙江一带,这里泛指江南地区。壮游年:年轻时的豪迈之游。遗佚编诗:指杜甫在夔州期间写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因被贬官而未能及时上呈朝廷,流落民间,晚年才寄给亲友。历下:指济南。唐时济南有历山和历城二县。遗佚编诗:意谓杜甫的诗歌流传于民间,为后人传诵。文章千古:意谓杜甫的文章经久不衰,流传千古。寄云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幸福的关切之情。

【赏析】

“舵楼吴越壮游年”,首联点出杜工部在苏州虎丘新作祠堂之前曾作诗以抒忧国之志,其时他正值壮年。“遗佚编诗历下前”,诗人回忆当年,在夔州所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因为当时自己遭逢贬谪,未能将诗文呈献于皇上,只能流落民间,所以这诗只能留在历下一带传播。“惟有高祠照寒水,文章千古寄云烟”两句,是说只有这个祠堂像高高的桅杆一样矗立在寒水中,承载着杜甫的文采和抱负。他的诗词就像烟雾一样飘散在云端之上,成为永恒的经典。此诗首联总写杜工部在虎丘新作祠堂之前曾作诗以抒忧国之志,颔联点明当年在夔州所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颈联承接颔联,抒发自己不能将诗文献给皇上,只能流落民间的遗憾,尾联回应首联,赞美虎邱祠堂如高桅杆一般屹立在寒水中,承载着杜甫的文采和抱负,其诗词像烟雾一样飘散在云端之上,成为永恒的经典。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杜甫的深深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