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骸石砚孰为亲,一卧荒郊一几茵。
梅壑有灵应附此,诸孙门内接诗人。

【注释】

形骸石砚孰为亲:形骸,指人的身体,形骸即人的形体。石砚,石质的砚台。孰为亲,谁亲近?

一卧荒郊一几茵:一躺荒郊,一几垫草席。一几茵,即一几茵席。一说“一几”为错简,应为“一卧荒郊”,意为躺在荒郊野岭。

梅壑有灵应附此:梅山有灵性,应依附于此处。

诸孙门内接诗人:诸孙,子孙后代;门内,家门之内。接,接近、接触。

【赏析】

这首诗是查篆仙在扬州访得其族二瞻墓荒翳几尽为脩整种树立碑旋获二瞻旧砚于僧舍自纪以诗属继作二首 其二中的第二首。查篆仙(1590—1628),名梦桂,字元龙,号查篆仙,浙江慈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与兄篆君、弟篆余并称“三查”。查篆仙工诗善词,著有《查氏遗集》、《查氏续稿》、《查氏三集》等。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形同一块石头一样,没有什么亲人可亲了,只能躺在荒郊野外。但梅花山有灵气,一定会依附于这个地方。我的子孙后代们会经常出入这个家,就像诗人一样,所以,这两块石头可以算是诗人的后人了。

首句写自己形同岩石一般坚硬,没有什么亲人可亲。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我”比作了一块坚硬无比的石头,突出了“我”的坚韧不拔和对亲情淡漠的性格特征。次句写在荒僻的野外,只有石头才是“我”的亲人。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我”与亲人进行比较,强调了自己孤独无助的处境,突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凄凉。第三句写梅花山有灵气,一定会依附于这个地方。这里运用想象的方法,将梅花山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其具有了生命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写子孙后代会经常出入这个家,就像诗人一样,所以,这两块石头可以算是诗人的后人了。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诗人”来代指自己的子孙后代,突出了他们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形骸石砚、梅山灵气、诗人后裔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查篆仙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展现了他对家族荣誉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