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积湘东行客难,啼猿枫树四山寒。
晚日黄陵戍前出,湖云江水白漫漫。

湘阴

湘江在湖南东部,两岸多高山。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湖南的湘阴(今湖南省岳阳市)时所感。诗一开头,便写诗人由湘东行旅的艰难困苦。他沿着湘水东下,来到湘阴,但这里的雨连绵不断,道路泥泞,使旅途更加艰险难行了。“积”字写出了雨的连续不断,使人感觉行旅者的心情也如这绵绵不断的细雨一样沉重而忧郁。

诗人的视线越过重重山峦,投向远方。他看见,远处的枫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啼叫的猿猴在枝头悲鸣。“寒”,写出了山高林密、天气严寒的景象。“啼猿”,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常被用来表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再往下,诗人的视角转向了眼前的景色。他看到太阳正在慢慢落下去,黄陵戍前出现了晚霞。“晚日”,点明了时间的推移和天色的变化,同时也烘托出一种苍凉凄迷的氛围。“黄陵戍”,指的是黄陵古县,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北。这个地名出现在诗中,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诗人的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湖面。他看到湖面上的云彩渐渐散开,江水也变得白茫茫一片。“漫漫”,形容江水流动的宽阔无垠,给人以无边无际的感觉。“白漫漫”,则让人联想到湖水的颜色,仿佛是一片片洁白的云朵漂浮在水面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湘阴景色的小诗,诗人通过描绘湘东之行的艰苦和所见之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雨积湘东行客难”,直接点明了湘东的气候条件,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最后一句“湖云江水白漫漫”,则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形成了一幅辽阔无垠的画卷。

此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啼猿”和“白漫漫”,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充满了动态感,如“晚日”、“江水”、“白漫漫”等,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此外,诗中的抒情色彩也非常浓厚,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