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学千秋赖服膺,闭门白首向青镫。
伏生老有残经惧,韩愈师为举世憎。
终夜思公今底柱,秋风吹客又巴陵。
滔滔身世成何事,愧忆当年许代兴。
诗句释义
1 怀叶书山庶子:这句诗描述了作者怀揣书籍,如同在书山中行走的庶子一般。这里“书山”比喻为知识的世界,而“庶子”则可能象征着普通或平凡的身份。
遗学千秋赖服膺: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学者遗留下来的学问的尊敬和推崇,认为这些学问值得后代学习并传承下去。这里的“服膺”意味着深深钦佩并铭记于心。
闭门白首向青镫:描述的是一个人在晚年选择闭门不出,专注于学习和研究的场景。其中“青镫”是一种照明工具,常用来指代夜晚学习的环境。
伏生老有残经惧:这里提到了伏生(可能指的是孔子的学生或古代学者),他因为年纪已大而害怕自己的学问会有残缺。这反映了一种对知识和智慧传承的担忧。
韩愈师为举世憎:韩愈是唐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某些观点和行为可能引起了广泛争议,被世人所憎恨。这句话反映了韩愈作为学者所面临的争议和批评。
终夜思公今底柱:这句诗表达了对韩愈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这里的“底柱”可能是指支撑起整个建筑或国家的重要支柱,暗喻韩愈在学术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秋风吹客又巴陵:诗人在秋天感受到萧瑟的秋风,同时也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友人。这里“巴陵”可能是指一个地名,也可能是诗人对友人所在地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滔滔身世成何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这里的“滔滔”形容世事纷乱、复杂多变,而“身世”则指个人的命运和经历。整句诗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
愧忆当年许代兴:诗人回想起过去自己曾经有过雄心壮志,希望为国家和时代的进步做出贡献。这里的“许代兴”可能意味着希望能够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
译文
怀揣着书籍在书山中徜徉,
千年流传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传承。
我担心年老体衰时会失去学问,
韩愈这样的老师却遭到世人的唾弃。
夜深人静时思念你像那栋高耸入云的大厦,
秋风吹过让人想起远方的朋友又在巴陵。
一生的漂泊与沉浮真是徒劳无益,
惭愧地回忆起当年那份振兴国家的雄心壮志。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怀之作,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和思考人生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珍视、对于时代责任的思考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通过对古代学者和历史事件的回忆,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学术传承和个人命运的看法。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个人遭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