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爱乡土,日饮横山绿。
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读。
初民知有群,风化基亲睦。
乐生送死情,节之成礼俗。
圣者导所趋,岂日新耳目。
至味在人伦,持此驯百族。
子学富九州,约之一丘足。
踌躇进化理,琐屑有实录。
此义今无闻,苍茫画林谷。
遥知手一编,温温对樵牧。
着意羲皇前,宁为世所牿。
嗟余志四方,动与时抵触。
六合新制作,谓可几一蹴。
还念居游人,冥然自歌哭。
子非耽隐者,类情反真朴。
从知避世人,甘心友麋鹿。
陈善馀征君撰写西石城风俗志复绘横山草堂图,征题横山,即西石城先生隐居地
西石城先生的乡土之爱,每日都沉醉于横山的绿色之中。
横山有草堂,是先生耕种和读书的地方,他在这里过着耕读的生活。
原始社会的人民已经知道有群体生活,这是风化的基础,亲睦的基石。
对于生与死的情感,节操可以成为礼俗,人们知道生命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
圣人引导着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而不是仅仅为了耳目新奇而追求新异的事物。
至高无上的品质在于人伦关系中,保持这样的品质可以使所有的民族驯服,达到和谐统一。
子学富五洲,只需在一丘之地就能满足,他的人生态度是从容不迫,淡定自得。
他在进化的道路上踌躇满志,琐碎的事情都可以记录在案,他的这些见解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够听到,就像荒废的树林一样。
遥远的知晓他手中拿着一本文编,他温暖的对着砍柴牧羊的人说:你们看吧,我写的这本书。
他在羲皇之前就已经开始创作,宁愿被世人所诟病也不愿意屈服于世俗。
我感叹自己的志向是四处为家,这和我所处的时代相抵触,我无法改变现状。
在新的世界中,六合新制作,我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轻易地实现理想中的世界,但是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让我不得不感叹。
我还想念那些生活在旅途中的人们,他们默默地唱着歌,哭泣着,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先生并不是一个沉迷于隐居的人,但是他的思想却和真实的情感相反,反而回到了最朴素的状态。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逃避世俗的人,他喜欢与麋鹿为伴,甘心过一种简单而自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