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一禽鸣,阴阴树如浴。
朝霞犹未升,但觉天微绿。
孤花谁与春,幽人梦遥属。
烟外一枝寒,胭脂点初旭。
隔断板桥尘,自补秦淮录。
破晓时分,一只鸟鸣叫。阴森的树木如浴水。
朝霞尚未升起时,但觉天色微微绿。
孤单花朵,是谁与之共春?幽人遥梦与相属。
烟雾外一枝寒,胭脂点初旭。
自补秦淮录。
破晓一禽鸣,阴阴树如浴。
朝霞犹未升,但觉天微绿。
孤花谁与春,幽人梦遥属。
烟外一枝寒,胭脂点初旭。
隔断板桥尘,自补秦淮录。
破晓时分,一只鸟鸣叫。阴森的树木如浴水。
朝霞尚未升起时,但觉天色微微绿。
孤单花朵,是谁与之共春?幽人遥梦与相属。
烟雾外一枝寒,胭脂点初旭。
自补秦淮录。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雨暗池冰合,春寒鸟背高 关键词解释: - 池冰合: 描述了池水因为寒冷而结成了冰块。 - 鸟背高: 暗示春天的寒冷使鸟类的背部也显得特别高耸。 译文: 雨水昏暗中,池塘结了冰,鸟儿飞得高高的,仿佛在避开这春寒。 2. 闭门无世法,来日在醇醪 关键词解释: - 闭门无世法: 表示闭门不问世事,过着隐居的生活。 - 来日在醇醪: 暗示未来的日子将会像美酒一样醇厚。 译文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黄河边行走时所见的景象及其所感之情。 首句“扰扰悲生事”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琐事的烦恼和悲伤,这种心情在诗人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第二句“昏昏入晚晴”描绘了天空中夕阳西下的美景,暗示着诗人的心情也如同黄昏时分的景色一般,既有些昏暗又带有些许宁静。 接下来的三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河边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
注释: 壬子元旦 其一 烛烬千家晓,悲欢又一时。 人迎新岁日,春入未花枝。 论世含醒醉,编年有信疑。 生存聊复尔,庭鹊冷相窥。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东坡所作的《壬子元日》,表达了他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诗中的“烛烬千家晓”,描绘了新春佳节的景象,人们在喜庆的氛围中迎接新的一年。然而,诗人却用“悲欢又一时”来表达新年的喜悦与悲伤并存的现实,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
泛舟从黄河出发,到达包头镇。 夕阳下长城的缺口,悲风起于贺兰山。 草肥知马健健,地僻引渠宽宽。 天边石色尽,人心乱后看。 无为怨回纥,生事日千端。 注释: 1.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泛黄河从宁夏出发,到达包头镇。 2. 日落长城窟:太阳落下在长城的缺口处。 3. 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是古代边防的重要山脉。 4. 草肥知马健:草很肥美,知道马也很健壮。 5. 引渠宽:引渠的宽度很宽。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一 注释:黄河水波浩渺,从宁夏到包头镇。我乘着船在黄河上行驶,一路上看到了许多沧桑变迁的事情,虽然艰难,但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来。 译文:黄河水流波涛汹涌,从宁夏到包头镇。我在船上行驶,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历史的变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河上航行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穷边飞鸟尽,残月大河横。 注释:边疆上的飞鸟已经消失
壬子元旦 其二 念念皆成劫,生生各有因。 一年更始日,双鬓暂时人。 猿鹤哀同调,沧桑幻早春。 风轮弹指转,何处觅酸辛。 注释 1. 念念皆成劫:佛教中认为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劫,即一个生死轮回的周期。 2. 生生各有因:每个生命都有其原因和目的,生生不息。 3. 一年更始日:农历新年第一天,也称为“元旦”。 4. 双鬓暂时人:形容人的年华老去,双鬓变白。 5. 猿鹤哀同调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三 注释: - 古塞名王府: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塞王府。 - 森森万木青:形容树木茂盛,色彩鲜明。 - 地形连朔漠:指地势与北方的沙漠相连。 - 国论弛藩屏:国家的政策放松了对边疆的控制。 - 世绝天亲贱:世界隔绝,与皇帝疏远,地位低下。 - 兵荒互市停:战争时期,贸易被禁止。 - 凄凉逐客令:被迫流亡的命令。 译文: 在宁夏至包头的河流上,我乘坐船只旅行
{《偶成·其二》是近代诗人俞明震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春天石径上满布春泥,花篱间长满了暗处的野草。而“乱余悲世晚”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认为时间流逝迅速,人到老年应当更加珍惜时光。 诗词全文: 石径春泥满,花篱暗草侵。 乱余悲世晚,人老闭门深。 客以新醅至,天教霁月临。 离离墙外影,栽竹渐成阴。 注释: 1. 石径春泥满:石径,山间的小道。春泥,春天的新泥土。满,充满或遍布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五西风不成雨,吹入小单于。 弃地常千里,神功有后图。 水低斜岸出,天远片云无。 碧眼谁家子,新开百道渠。 注释: 1. 西风不成雨,吹入小单于:形容西风虽强,但未能带来降雨,反而把风力吹进了一个名叫小单于的地方。 2. 弃地常千里,神功有后图:意味着这片土地被抛弃,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可能,暗示着未来还有成功的可能。 3. 水低斜岸出,天远片云无
【注释】 冲刷黄河的两岸,大风呼啸着,船儿快得要飘起来。 岸边的草色不绿,柳条刚吐新芽。 心中仿佛有春意,身外却是无边无际。 山口边鸡鱼都贱卖,听说西道可以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宁夏、包头一带旅行时所写,诗中描绘了沿途自然景观和生活状况。 首联“冲沙两岸风,舟疾欲浮空。”描述了黄河两岸冲刷的景象,大风呼啸,船行迅速,几乎要飞起来了。 颔联“草色不成绿,柳条才吐红。”则是对岸上景色的具体描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亮的《送马惕吾赴赣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垂老将安归,光阴赴顽梗。 岁月流逝,我年事已高,但心中忧虑重重,如同顽石一般难以改变。 稍通当世务,往往自矛盾。 虽然略懂世事,却常常陷入矛盾之中,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 难与时人言,逢君一吐鲠。 因为时局动荡,我不敢和他人谈论国事,只能向您倾诉我心中的困惑和不满。 往者读明诏,灿然具纲领。 以前我读过朝廷的诏书(明诏)
陈善馀征君撰写西石城风俗志复绘横山草堂图,征题横山,即西石城先生隐居地 西石城先生的乡土之爱,每日都沉醉于横山的绿色之中。 横山有草堂,是先生耕种和读书的地方,他在这里过着耕读的生活。 原始社会的人民已经知道有群体生活,这是风化的基础,亲睦的基石。 对于生与死的情感,节操可以成为礼俗,人们知道生命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 圣人引导着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而不是仅仅为了耳目新奇而追求新异的事物。
游理安寺 行尽九溪曲,获此烟中岫。 下临十八涧,土石吐奇秀。 到寺不知门,风枝接飞溜。 乔楠千万株,劲与竹同瘦。 巢鸟无高心,阴阴失昏昼。 微觉世可悲,仰窥天如窦。 松颠阁已欹,法雨泉可嗽。 古意在微茫,名山谢雕镂。 凭高纳万态,海色上襟袖。 返照失中峰,群山有迁就。 吾衰意何择,幽极神转瞀。 了知出世难,清景付驰骤。 【注释】: 1. 游理安寺:即游灵隐寺。2. 九溪:杭州西湖西北的一条山溪
庚戌正月十四日游半山寺次伯严韵 【注释】: - 庚戌:农历年。 - 正月十四日:指元和九年(814)的正月初十,诗人与好友张伯严同游半山寺,作此诗以记之。 - 昨日:前一日。 - 古城隅:指洛阳城东的龙门石窟,因有佛窟而得名。 - 喧阗:喧闹。马迹:指车马奔驰的痕迹。 - 今游:今游半山寺。 - 败苇如折戟:比喻世事变迁,如同折断的兵器。 - 山僧:寺庙中的和尚。阅世变:观察世事的变化。 -
驻大庾边境万山中阅南洋报知伯严梅庵宴樊云门前辈于六朝松树下即席有诗次韵奉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叔杲的《宿大庾》。王叔杲,字孟阳,号白沙,广东番禺人。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他却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这首诗就是他在大庾边境万山中游览时写下的,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乘溜下绝涧,竹筏如怒马。 农夫献家酿,酌以牛角斝。 如何万仞山,低首荒城下。 蛮歌迎七姑,铜鼓闹春社。
诗句翻译 1 达人齐恩仇,沉忧吐珠玉。 —— 智者在纷扰中保持平静,将忧愁化作智慧和才华。 2. 并世毁誉情,待向沧桑哭。 —— 面对世间的毁谤与赞誉,诗人选择以沧桑的眼光来反思人生。 3. 谁知一卷诗,早定浮生局。 —— 诗人通过阅读诗歌,早已为自己的生活布局。 4. 君诗大国土,未屑计边幅。 —— 你的作品如大地般宏大,不计较细节。 5. 精神在苍莽,万象生断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