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拥丫山尖,双髻不容把。
影落烟镜中,晴光助妍奼。
入山恐不深,此景讵忍舍。
空蒙无远近,色相天所假。
石骨敛春容,怒立拒奔马。
披霜万叶黄,背日一峰赭。
入寺不知门,雾湿钟磬哑。
梯树引泉根,泠泠堕檐瓦。
蹑足出丛薄,豁然露平野。
残阳淡淡收,飞鸟悠悠下。
中有万古情,含悲不能写。
束身入世程,此意待来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游丫山

诗句释义:
游历丫山,欣赏它的美景。

译文:

游览丫山,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注释:

  • 游(yóu):动词,游览;
  • 丫山:地名,位于今中国安徽省。

云拥丫山尖,双髻不容把

诗句释义:
云雾环绕着丫山的山顶,山峰像两个髻(发髻)一样高耸入云。

译文:

云层缠绕着丫山尖顶,山峰如同两鬓的发髻一般高耸入云。

注释:

  • 拥(yōng):动词,环绕;
  • 丫山尖:指丫山的山顶;
  • 髻(jié):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
  • 容(róng):名词,面容;
  • 把(bǎ):动词,持握。

影落烟镜中,晴光助妍奼(zhuō)

诗句释义:
山影倒映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晴朗的阳光使景色变得更加美丽迷人。

译文:

山影在水中投下,与烟雾交织在一起,阳光明媚让景色更加迷人。

注释:

  • 落(luò):动词,倒映;
  • 烟镜:形容水面像烟雾般朦胧;
  • 妍(yán):形容词,美好;
  • 奼(shà):形容词,美丽。

入山恐不深,此景讵忍舍(ju)

诗句释义:
进入山区后,我担心不能深入探索,看到如此美景怎能舍得离开?

译文:

进入山区后,我担心没有机会深入了解,面对如此美景怎能忍心离去?

注释:

  • 恐(kǒng):副词,害怕;
  • 讵(jù):副词,怎;
  • 讵(jù):副词,哪能。

空蒙无远近,色相天所假

诗句释义:
天空中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山区,远望近看都是如此朦胧的美。

译文:

天空中的雾气将整个山区笼罩,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都呈现出朦胧之美。

注释:

  • 空蒙(kōng méng):形容词,模糊不清;
  • 色相(sè xiàng):形容词,色彩和形状;
  • 天所假(tiān suǒ gě):形容词,天然赋予的。

石骨敛春容,怒立拒奔马

诗句释义:
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显示出春天的气息。石头屹立不倒,仿佛在抗拒奔腾的马群。

译文:

石头上的青苔散发出春天的气息,石头矗立不动,宛如在抵抗奔马的冲击。

注释:

  • 敛(lǐn):动词,收敛;
  • 春容(chūn róng):名词,春天的景色;
  • 石骨(shí gǔ):名词,石头;
  • 怒立(nǔ lì):形容词,直立不屈;
  • 拒(jù):动词,拒绝;
  • 奔马(bēn mǎ):名词,奔跑的马。

披霜万叶黄,背日一峰赭(zhě)

诗句释义:
树叶披上了一层霜,颜色变成了黄色;山峰被太阳照射着,呈现出赭石般的红色。

译文:

树叶覆盖了一层霜雪,变得金黄金黄;山峰在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出赭石般的红色。

注释:

  • 披(pī):动词,覆盖;
  • 霜(shuāng):名词,霜;
  • 披霜万叶黄:形容霜覆盖了无数叶子,使其变黄;
  • 赭(zhě):名词,朱砂;赭石是一种红色的岩石。

入寺不知门,雾湿钟磬哑(yā)

诗句释义:
进入寺庙后,我找不到入口,雾气弥漫使得寺庙内的钟声和磬声听不清楚。

译文:

进入寺庙后,我找不到正确的入口,浓雾弥漫使得寺庙内的钟声和磬声听不清楚。

注释:

  • 入寺(rù sì):动词,进入寺庙;
  • 不知(bù zhī):介词短语,不知道;
  • :名词,入口;
  • 钟磬(zhōng qìng):名词,寺庙里的钟和磬;
  • 哑(yā):形容词,声音低沉或听不清楚。

梯树引泉根,泠泠堕檐瓦(liàng liàng duò yán wǎ)

诗句释义:
沿着山路走,可以听到泉水从高处流淌的声音,水珠溅落于瓦片之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译文:

沿着山路走,可以听到泉水从高处流淌的声音,溅起的水珠落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注释:

  • 梯(tī):名词,山路;
  • 引(yǐn):动词,引导;
  • 泉根(quán gēn):名词,泉水的源头;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词,清凉而悦耳的声音;
  • 檐瓦(yán wǎ):名词,屋檐上的瓦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