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游我倘践前盟,选胜亲从尽裹行。
记取断崖飞瀑处,寻君好听读书声。
良游我倘践前盟,选胜亲从尽裹行。
记取断崖飞瀑处,寻君好听读书声。
注释:良游:美好地游览。倘践:实现。选胜:选择好的地点。裹行:一起出行。断崖:山崖中断的地方,指瀑布。听:欣赏。
赏析:此诗是作者与友人在匡山读书图上约定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良游我倘践前盟,选胜亲从尽裹行。
记取断崖飞瀑处,寻君好听读书声。
良游我倘践前盟,选胜亲从尽裹行。
记取断崖飞瀑处,寻君好听读书声。
注释:良游:美好地游览。倘践:实现。选胜:选择好的地点。裹行:一起出行。断崖:山崖中断的地方,指瀑布。听:欣赏。
赏析:此诗是作者与友人在匡山读书图上约定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名:《登抚州拟岘台和李秀峰韵》 诗句如下:百战孤城在,巍然峙此楼。几经烽火劫,不尽古今愁。山色当窗落,江声抱郭流。谁追羊叔子,遐想寄千秋。 译文为:这座孤城历经百战,依然屹立不倒,它就是那座巍然耸立的楼阁。它见证了无数战争的洗礼,经历了无数的烽火硝烟。尽管历尽沧桑,但仍然无法摆脱那些关于历史的记忆和忧愁。窗外的山色如画,江水的声音似乎也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谁能像我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首联:“小聚才经月,匆匆况岁阑”意思是:相聚的时间还很短就又要分离了,岁月不饶人,时光飞逝。“小聚才经月,匆匆况岁阑”是写别离。 颔联:家贫催别易,道远寄书难。“家贫催别易”,指自己家境不好,所以离别时容易;“道远寄书难”,说明自己与亲人相隔千里,写信不易。“家贫”和“道远”都是作者自己的遭遇
诗句释义: 1. 叹息前朝事,扁舟又此过。 - “叹息”,表示感慨或哀叹。 - “前朝事”,指过去的历史或往事。 - “扁舟”,小船。 - “又此过”,再次经过这里。 2. 强藩将问鼎,同室竟操戈。 - “问鼎”,比喻企图夺取最高权力。 - “同室”与“异室”,“同室”指同一家的人,“异室”指不同家的人。 - “竟操戈”,最终发生冲突或争斗。 3. 天子徵歌急,权奸窃柄多。 - “徵歌”
诗句释义 1 六月上浣将赴金陵留别赵一臣 - 这是诗的标题,指的是诗人即将在六月初的某个时间去金陵(今南京)。"上浣"通常指农历的初五或初六。 2. 一见如相识 - 形容与赵一臣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一见"表示初次见面,"如相识"表示感觉像旧相识。 3. 风流是我师 - "风流"在这里指的是才子佳人的风范,而"是我师"表明诗人自认为有这种风范的导师。 4. 才人多好色 -
【注释】 ①舟中忆内二首:题下注云:“病里,因寄内也。时在广陵。”内,即妻子。 ②难为别:难以作别。 ③饥驱只自惭:饥饿驱使我惭愧。 ④封侯:指做高官。⑤君:指妻。⑩何堪:怎能忍受?何年:什么时候。偕隐:同隐山林。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对人生有很深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这首《舟中忆内》是写于诗人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途中的一首抒情诗
湘河舟次 七泽三湘地,扁舟又此过。 风尘频跋涉,岁月易消磨。 独客怜吴语,闲吟入楚歌。 汀洲有兰芷,采采意如何。 注释: - 七泽三湘地:指湖南地区,因为这里有三个著名的湖泊——洞庭湖、湘江和资水,所以被称为“七泽”。 - 扁舟又此过:扁舟,即小船;又,再次;此,指此处的湘河。诗人又一次经过这个地点。 - 风尘频跋涉:风尘,指旅途中的尘土和尘埃;频,频繁;跋涉,长途行走。形容旅途的艰辛。 -
【注释】 新喻道中:新喻县的途中。 邮程记:指寄信人行程记录。 惊心容路赊:惊讶于路途遥远。 风多帆鼓腹,滩险石磨牙:意思是说风大,帆就鼓起;滩险,石头就把船磨破了牙齿。 好鸟啼丛筱(jiǎo):美丽的小鸟在丛生的芦苇丛中鸣叫。 游鱼唼(shà)落花:游动的鱼儿在水里啄食着落花。 溪山幽绝处,羡煞野人家:形容山水景色非常优美,让人羡慕那野外的人家。 【赏析】
诗解: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钱榆庵时所作。钱榆庵即将离开,作者感慨他的处境,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希望。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凛凛岁云暮,嗟君何所之。(岁月将尽,叹息你将前往何处?) - 凛凛(形容天气寒冷):寒冷。 - 岁云暮:年华已近尾声。 - 嗟(jiē)君何所之:叹息你将会去哪里。 - 何所之:到哪里去。 2. 不谐惟世俗(不为世俗所同)。 - 不谐:不投合、不合。 - 惟:只。 3.
昌山晚泊 译文 两山间,一河流。 水流过脉留滩石,听到声响动客愁。 千重村树暗,四野暮云浮。 欲问严家事,悲风满渡头。 注释 - 两山中断处:在描述中,“两山”指的是两个相对的山峰,它们之间有一段距离,因此被称为“断”。 - 暼:这里可能是指视觉上的映照或反射,与“见”同义。 - 一条河流:这里的“一条河流”指的是位于两山之间的主要水体。 - 过脉:在这里,“过脉”可能是指河流穿越山体
注释: 1. 不洒穷途泪,艰难卅载尝。 —— 不因困顿失意而流泪,我曾在艰难的岁月中奋斗过三十年之久。 2. 危言动君相,奇气发文章。 —— 我敢于向朝廷进谏直言,以奇特的文采写出了杰出的文章。 3. 天下正多事,斯民剧可伤。 —— 此时天下正有很多事情发生,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 4. 忧时同一哭,漫说少年狂。 —— 我为国忧民而悲伤,并不认为少年人的行为狂妄自大。 赏析:
《吉安试院戏作二首其一》是清代诗人金武祥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原文: 1. 频年月旦岂容诬:表达了对于官场中频繁评价人物,是否公正无私的一种忧虑与质疑。 2. 剖别妍媸列郡殊:意指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于美丑的看法和标准可能大相径庭,暗示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 3. 忽忆画眉深浅样:回忆起自己曾经画的眉毛的样子,可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刻意为之。 4. 自家知否入时无
吉安试院戏作二首 其二 披图也比小登龙,发轫云程是此中。多少香闺传吉语,弓鞋初试一双红。 译文: 看着手中的图卷,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官员。踏上仕途,开始了自己的征程。在众多女子中,谁能比得上自己的才华出众呢?我不禁想起那些曾经与自己一起走过的岁月。如今,虽然我已不再是那个年轻人,但心中的那份热情和决心却从未改变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吉安试院的经历
注释:吴娃(吴地的美女)荡桨,其姿态美丽如仙女一般,书画随身,意味着她的书画技艺高超。佳话千秋,意味着她的事迹流传千古。君并擅,意为你和我都擅长。鸱夷一舸,米家船,指张志和乘舟归隐的典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李明斋的书画才华和高洁品质来表达对张志和的敬慕之情。诗人以吴娃荡桨的美丽形象,比喻李明斋的书画技艺;以佳话千秋来形容其事迹流传,暗示其品德高尚
【释义】:千岩万壑中百重泉涌,坐在匡山手执一卷书。遥指孤亭在山翠里,怀抱琴音在此中入睡。 【注释】: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境内。坐对匡庐手一编:形容读书时环境清幽、宁静。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作者隐居江西匡山期间。诗人面对匡庐千岩万壑中的百道清泉,坐在山中静心读书,手执一卷《庄子》,意兴盎然。他远望那孤亭耸立在青山翠谷之中,似乎在说:“我正抱着琴儿在这里打盹儿呢
诗句释义与译文: 《娄妃墓三首·其三》 逆流漫说葬江波,更比湘灵饮恨多。 野老犹传亡国怨,插秧时节唱秧歌。 注释解析: - 逆流漫说葬江波:逆流而葬,形容葬礼之隆重和悲伤之情无法言表。 - 更比湘灵饮恨多:湘灵,指古代神话中湘江女神,这里指代亡国之痛。 - 野老犹传亡国怨:野老,指乡村老人,他们仍然保留着关于亡国的哀怨记忆。 - 插秧时节唱秧歌:插秧时节,指的是农忙时期,人们忙于田间劳作
环佩魂归人几时,妆楼何处觅荒基 环佩魂归人几时,妆楼何处觅荒基。故宫禾黍苍茫感,怕读苕生第二碑。 金武祥以《娄妃墓三首(其二)》展示了对历史遗迹的深沉哀思与感慨。诗中“环佩魂归人几时”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追忆;“妆楼何处觅荒基”则揭示了对往昔荣华已逝的无奈和悲凉。诗句“故宫禾黍苍茫感”描绘了昔日皇宫荒凉的景象,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巨变,而“怕读苕生第二碑”则流露出作者对过往事迹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