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有处士,襄阳有遗老。
尽室入蓬篙,终年颜色好。
人生苦不足,吾道无求饱。
愿得同心人,浩歌藉芳草。
柴桑有处士,襄阳有遗老。
柴桑: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北。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乡。处士:旧时指隐居不仕或未做官的人。遗老:年岁已高的老人。
尽室入蓬篙,终年颜色好。尽室:全家人。蓬蒿:蓬草和蒿草,指野地。
人生苦不足,吾道无求饱。人生苦不足:人生是痛苦的。吾道无求饱:我的人生之道,没有贪食的欲望。
愿得同心人,浩歌藉芳草。愿:盼望、希望。同心人:心意相合的人。浩歌:放声歌唱。藉:铺陈、铺开。芳草:香美的草地。
【注释】这首诗是孟浩然对友人寄来书信表示感谢和答谢的诗作。信中说:“君之佳章,吾甚嘉之。”孟浩然回书道:“柴桑有处士,襄阳有遗老,尽室入蓬蒿,终年颜色好。人生苦不足,吾道无求饱。愿得同心人,浩歌藉芳草。”孟浩然在《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也写到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所以此诗与后诗同出一源。
赏析:
此诗是孟浩然酬谢友人的信。信中说:“君之佳章,吾甚嘉之。”孟浩然回书道:“柴桑有处士,襄阳有遗老,尽室入蓬蒿,终年颜色好。人生苦不足,吾道无求饱。愿得同心人,浩歌藉芳草。”
孟浩然在《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也写到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所以此诗与后诗同出一源。
首二句说自己虽处穷乡陋巷,但精神愉快,意气风发。“柴桑”,指自己家乡的山野。“处士”,指隐逸的读书人。“襄阳”,指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襄阳。“遗老”,指已经退休的老头。这两句说,我的居所虽偏僻,可我的精神却很振奋,生活得很快乐。
三四句说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苦不足”,指人生的苦难很多。“无求饱” ,指人生的目的不在满足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追求上。这两句说,人生是很痛苦的,我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饱足。这是对前两句“苦不足”的具体解释和说明。
五六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同心人”,指志同道合的人。这两句说,如果能得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那就该畅快地唱歌了!这里,“同心人”既是对朋友的期待,也是对自己理想的展望。
末二句是全诗的收结。“浩歌”,指放声高唱。“藉芳草”,指在美丽的草地上铺展胸怀。这两句说,如果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畅快地唱歌,那该多么好啊!这里所说的“芳草”,既指美丽的环境,又指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