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阜峰头,铁花绣、幽崖壁缝。
传说道、剑池之下,阖闾遗冢。
龙骨已沉王霸业,鱼肠不作嬴秦供。
问凿山、着意苦搜寻,成何用?
清冷水,空复涌。
崚嶒石,徒自耸。
又真娘瘗玉,墓松遥拱。
此日酸心当日事,古人陈迹今人恸。
恸兹邱、儿女共英雄,都是梦。
【注释】:
- 虎邱峰头,指吴地(今江苏苏州)的虎丘山。
- 铁花绣、幽崖壁缝:形容剑池的石壁上长满了苔藓,像花纹一样。
- 阖闾:春秋末期吴王夫差的名字。
- 王霸业:称霸天下的事业。
- 鱼肠不作嬴秦供:比喻秦始皇的兵马俑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清冷水,空复涌:意思是说清澈的泉水又再次涌出。
- 崚嶒(léng cén):高低不平。
- 真娘:传说中的西施。
- 冢(zhǒng):坟墓。
- 恸兹邱:为这古丘而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虎丘剑池壁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历史遗迹被破坏的痛心,以及对于英雄和美人逝去的哀思。全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史之作。
“满江红,题虎邱剑池壁。”开篇点明了这首诗的题目和主题。虎丘位于江苏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剑池则是指虎丘山中的剑池,据说这是吴王阖闾的墓,因此被称为剑池。
第二句“虎阜峰头,铁花绣、幽崖壁缝。”描绘了剑池周围的景色,剑池周围有虎阜峰,峰头上长满了铁花和苔藓,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的“幽崖壁缝”形容剑池的石壁上长满了苔藓,就像花绣一样美丽。
第三句“传说道、剑池之下,阖闾遗冢。”讲述了这个传说的故事。据说,吴王阖闾在剑池之下埋藏着自己的遗骸,这就是传说中的阖闾遗冢。
接下来的句子“龙骨已沉王霸业,鱼肠不作嬴秦供。”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这里指的是吴越王阖闾的宝剑已经沉入水底,象征着他的伟大事业已经消失。而秦始皇的兵马俑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它们只是用来装填尸体的工具,无法体现真正的英勇和智慧。
第五句“问凿山、着意苦搜寻,成何用?”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做法的质疑。他认为人们在山上凿洞寻找宝藏是徒劳无功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价值。
第六句“清冷水,空复涌。”描述了清冷的泉水再次涌出的情景。这里的“清冷水”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表示历史的真相仍然清晰可见,只是人们却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第七句“崚嶒石,徒自耸。”描写了高耸的石头。这里的“崚嶒”形容石头的形状奇特且陡峭。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对于这些石头的感叹,它们虽然高耸,但却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第八句“又真娘瘗玉,墓松遥拱。”提到了西施的墓地。这里的“瘗玉”指的是埋葬美玉的行为,暗示着西施的美貌被世人所珍视。而“墓松遥拱”则是形容墓前的松树高大挺拔,仿佛在守护着西施的坟墓。
第九句“此日酸心当日事,古人陈迹今人恸。”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这里的“酸心”可以理解为一种悲愤的情绪,诗人通过这种情绪表达了他对过去事件的怀念和痛心。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不满和失望,认为现在的人们仍然沉溺于过去的辉煌之中,无法认识到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一句“恸兹邱、儿女共英雄,都是梦。”是对整个诗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恸兹邱”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悲痛和哀思。他将英雄们与这片土地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们的事迹就像一场梦境一样虚幻。
整首诗以虎丘剑池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悲壮。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