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一轮转,来期即去期。
空教愁汝母,原不是吾儿。
燕岂投怀误,桃应结子迟。
最怜乔梓分,一面永分离。
【注释】
九月二十六日:即重阳节。小妾:妻子。举一男:生了一个儿子。
坠地:落地,出生。即:就是。绝:夭折。余年三十有六:我年纪三十有六了。无子嗣:没有儿子。怆然:悲伤的样子。
多此一轮转:多一个轮回(指人的一生)。
来期即去期:来了的寿命就结束了,去了的寿命又来临。空教:白白地教我。汝母:你的母亲。原:本来。不是吾儿:并不是我的亲生骨肉。燕岂投怀误:燕子难道会投怀送信吗?燕,指燕子。桃应结子迟:桃花本应该结出果子来的,但结果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最怜乔梓分:最可怜我们父子分别在两个世界。乔梓,借指父亲和儿子。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妻子生下一男孩,刚落地便天折了。他感叹自己年过花甲,却没有儿子继承家业,感到无比悲伤。全诗以“感”字统摄全篇,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联“九月二十六日小妾举一男,坠地即绝。”直接点题,写妻子生下了孩子,可是孩子刚刚落地就夭折了。“举”是“生”,而此处特用“举”则更显其突兀之状;“一男”即一名男子。这一句直叙其事,但事未说完,却已暗透消息,为下文的“怆然有感”作势。
颔联“余年三十有六,尚无子嗣,怆然有感。”写诗人已经年过花甲,还没有儿子。这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怆然”二字,把诗人内心的痛苦写得淋漓尽致。“三十年来”,既指诗人从三十岁到六十岁的漫长岁月,也隐含着人生的暮年。“余”是“我”;“无子”与“无嗣”意思相近;“怆然有感”与“怆然有感”意思相近,这里只是换用词语而已。
颈联:“多此一轮转,来期即去期。”“多此一轮转”是说人生有如四季的循环,有生就有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诗人却说:“来期即去期”,这就更加深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里的“轮”字,既指人的生命,又暗指季节的更替;“来期即去期”中的“期”指的是生命的终结。
第五联:“空教愁汝母,原不是吾儿。”诗人在思念妻子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怀念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并不希望这种遗憾成为现实。因为,在他看来,妻子才是他的真正妻子。
尾联:“燕岂投怀误,桃应结子迟。最怜乔梓分,一面永分离。”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典故。“燕”和“桃”都是古人常用来比喻男女情感的象征物。“投怀误”和“结子迟”都是用典。“燕岂投怀误”是说燕子不会无缘无故地飞到人们的怀抱里;“桃应结子迟”则是说桃子应该在春天成熟,而不是在秋天。这两个句子都用来暗示诗人与妻子的关系。最后两句“最怜乔梓分,一面永分离”,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里的“乔”和“梓”都是古代常用的树木名称。诗人在怀念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怀念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