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钺领晋粤吴楚,陶侯建义、姚相救时,应名世者五百年,是之谓大同,仰望若泰山北斗;
立朝作耳目股肱,方叔壮猷、宣公奏议,讫声教于亿万里,不慭遗一老,呼号遍郢树荆门。

【注释】

  1. 仗钺领晋:指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掌管军事,治理地方。晋国在战国时期是诸侯国之一,这里借指清朝。
  2. 陶侯建义:指张之洞主持修建粤海关铜像一事。陶侯,指广东提督陶璜,他曾为广东海关税务司。
  3. 姚相救时:指姚莹协助张之洞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姚莹(1837—1905),字梅叔,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进士。曾与张之洞共同镇压太平军,后任福建船政大臣。
  4. 名世者五百年:意谓有成就的人,其名望可传颂五百年之久。
  5. 大同:指天下大同,社会安定繁荣。
  6. 仰:仰望。
  7. 若:如,比。
  8. 方叔、宣公:指汉宣帝时期的两位著名将领霍光和魏相,两人都以辅佐朝政著称。壮猷,大谋略。奏议,上奏朝廷的文告。
  9. 声教:指朝廷的政令教化。
  10. 不慭遗一老:意谓不会抛弃任何一个老人。
  11. 郢树、荆门:郢,楚国古都,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北。荆门山在荆州市西,相传为楚文王所筑。这里泛指各地。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光绪年间诗人陈宝琛所作。诗中赞扬了张之洞的功绩和声望,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含义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赞誉,也有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