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为若楚歌,若为吾楚舞。
刘邦项籍天下雄,一听楚声泪如雨。
楚声慷慨闻千载,屈宋风流至今在。
山鬼萝衣旧有情,江妃玉佩长相待。
我生足迹遍九洲,发轫便为荆楚游。
沱潜汉沔纵沿溯,澧兰沅芷供采求。
廿年四上晴川阁,过眼江山遂成昨。
野客依然水上萍,故人半化云中鹤。
此度淹留时最久,武昌三见青青柳。
一时牧伯多礼贤,惭愧人前呼老友。
男儿有才供作使,万丈光芒终已矣。
正平文采世无伦,却被曹瞒视作蚁。
昨岁鹤书下江左,州司催促驰駊騀。
浪游那有上天梯,罡风吹向尘埃堕。
岂无知己荆南公,疾呼不管众耳聋。
天门迢遥帝座远,浮云况自迷苍穹。
郢中《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
江上有山笑未休,枝头杜宇声将哑。
几番弹铗歌《归去》,泥沙易著因风絮。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词原文:
吾为若楚歌,若为吾楚舞。
刘邦项籍天下雄,一听楚声泪如雨。
楚声慷慨闻千载,屈宋风流至今在。
山鬼萝衣旧有情,江妃玉佩长相待。
我生足迹遍九洲,发轫便为荆楚游。
沱潜汉沔纵沿溯,澧兰沅芷供采求。
廿年四上晴川阁,过眼江山遂成昨。
野客依然水上萍,故人半化云中鹤。
此度淹留时最久,武昌三见青青柳。
一时牧伯多礼贤,惭愧人前呼老友。
男儿有才供作使,万丈光芒终已矣。
正平文采世无伦,却被曹瞒视作蚁。
昨岁鹤书下江左,州司催促驰駊騀。
浪游那有上天梯,罡风吹向尘埃堕。
岂无知己荆南公,疾呼不管众耳聋。
天门迢遥帝座远,浮云况自迷苍穹。
郢中《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
江上有山笑未休,枝头杜宇声将哑。
几番弹铗歌《归去》,泥沙易著因风絮。诗句翻译:
- “吾为若楚歌,若为吾楚舞。”: 我为你唱起楚国的歌曲,你为我跳起楚国的舞蹈。
- “刘邦项籍天下雄,一听楚声泪如雨。”: 刘邦和项羽都是天下的英雄,听到楚地的音乐就忍不住流泪。
- “楚声慷慨闻千载,屈宋风流至今在。”: 楚地的音乐声音宏大,这种气概传承了千年之久,屈子和宋玉的文风至今还在。
- “山鬼萝衣旧有情,江妃玉佩长相待。”: 山鬼的衣服旧时有着深情,江妃的玉佩长久地等待着。
- “我生足迹遍九洲,发轫便为荆楚游。”: 我的人生足迹遍布九州大地,一开始就是到荆州和楚国游览。
- “沱潜汉沔纵沿溯,澧兰沅芷供采求。”: 在沱水和汉江之间漫游,采集澧草、兰草、沅芷等植物。
- “廿年四上晴川阁,过眼江山遂成昨。”: 我二十年四次登临晴川阁,眼前美丽的景色都成为过去的回忆。
- “野客依然水上萍,故人半化云中鹤。”: 我这个流浪的人就像水上漂浮的浮萍一样,而我的老朋友有的已经化为天上的白云飞走了。
- “此度淹留时最久,武昌三见青青柳。”: 这一次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最长,武昌城边多次看到青青柳树。
- “一时牧伯多礼贤,惭愧人前呼老友。”: 当时地方长官们都很尊敬贤者,我却在人前称呼他们为老友感到惭愧。
- “男儿有才供作使,万丈光芒终已矣。”: 如果男子有才华就应该为国家效力,但最终光芒消逝也是命中注定的。
- “正平文采世无伦,却被曹瞒视作蚁。”: 正平的文采在世间无双,却被曹操视为蚂蚁般小。
- “昨岁鹤书下江左,州司催促驰駊騀。”: 去年的书信让江左地区的人忙碌起来,州府的官员催促我们快马加鞭。
- “浪游那有上天梯,罡风吹向尘埃堕。”: 在江湖中漂泊哪有高高的天梯,罡风吹来尘土飞扬。
- “岂无知己荆南公,疾呼不管众耳聋。”: 有没有知己啊,荆南公您急呼众人,可他们却听不进去。
- “天门迢遥帝座远,浮云况自迷苍穹。”: 天门山遥远高峻,皇帝的座位遥远难及。飘渺的浮云也迷惑不了天空。
- “郢中《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 郢中的《白雪》很少有人能吟诵,我就是那样四处奔波的人。
- “江上有山笑未休,枝头杜宇声将哑。”: 江上的山还在微笑,枝头的杜鹃鸟声音哑了。
- “几番弹铗歌《归去》,泥沙易著因风絮。”: 你多次弹奏着剑铗唱起离别的歌,像泥沙容易被风吹落一样。
- 诗词注释:
- “吾为若楚歌”,表示我为你唱起楚国的歌曲,“若为吾楚舞”则表示你为我跳起楚国的舞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楚国文化的热爱与怀念。
- “刘邦项籍天下雄”,描述了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人物的统治时期,他们的英名和英勇事迹被广泛传颂。
- “楚声慷慨闻千载”,强调楚地的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流传千年。
- “屈宋风流至今在”,指出屈子和宋玉的文风在今天依然存在,影响深远。
- “山鬼萝衣旧有情”,描绘了山鬼身着萝衣的深情形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温柔的感觉。
- “江妃玉佩长相待”,以江妃的形象比喻那些永恒的美好与等待。
- “我生足迹遍九洲”,表达了诗人一生四处游历、经历丰富的人生旅程。
- “发轫便为荆楚游”,意味着诗人一开始就踏上了前往荆州和楚国的旅程。
- “沱潜汉沔纵沿溯”,描述了诗人在沱水和汉江之间的漫游经历,充满了探险的乐趣。
- “澧兰沅芷供采求”,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采集植物的兴趣。
- “廿年四上晴川阁”,表示诗人在二十年内曾四次登上晴川阁,见证了许多变迁。
- “过眼江山遂成昨”,意味着诗人所见的美景都已经成为了回忆。
- “野客依然水上萍”,描绘了诗人作为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故人半化云中鹤”,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 “此度淹留时最久,武昌三见青青柳”,意味着这次停留的时间最长,且武昌的景色每年都有变化。
- “一时牧伯多礼贤”,描述了当时的官吏对待贤者的礼节和尊重。
- “男儿有才供作使,万丈光芒终已矣”,意味着男子应当利用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但光辉终会逝去。
- “正平文采世无伦,却被曹瞒视作蚁”,揭示了正平的文采在乱世中被忽视,如同蝼蚁般不被重视。
- “昨岁鹤书下江左,州司催促驰駊騀”,表达了收到朝廷信件时的喜悦和紧迫感。
- “浪游那有上天梯,罡风吹向尘埃堕”,“上天梯”象征着高不可攀的目标,而罡风则代表了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和无奈。
- “岂无知己荆南公,疾呼不管众耳聋”,暗示了虽然有知己的存在,但人们却未能理解或响应他的呼唤。
- “天门迢遥帝座远,浮云况自迷苍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遥远目标的追求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 “郢中《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通过对比《白雪》的寂寞和自己的奔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持。
- “江上有山笑未休,枝头杜宇声将哑。”描绘了江上山峰的悠扬和杜宇鸟的悲哀,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哀婉并存的情感。
- 赏析:这首诗是邵岷对古代楚国文化的赞美和怀念之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的敬仰之情,还展现了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通过对楚歌、楚舞等元素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历史相结合,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同时,诗歌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如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的思考等。此外,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不失灵动。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情怀和艺术魅力的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