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齿穿龈死不辞,千秋名教得操持。
门生谁续《招魂》赋,狱吏亲闻绝命诗。
总为人门留正气,不求马革裹全尸。
盛朝若举褒忠典,应敕盱江好建祠。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诗人高启的《狱中题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题前监军闻启详传后
“题前监军闻启详传后”指的是在囚犯的前额上写上“监军闻启详传后”,表示他已经被判刑并送往监狱,同时暗示他可能已经受到了审讯。监军通常指地方官员,负责监管监狱。这句诗通过押韵的方式传达了一种沉重而悲凉的氛围。
嚼齿穿龈死不辞,千秋名教得操持
这两句表达的是囚犯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和对后世的期望。”嚼齿穿龈”形容牙齿磨损严重,”死不辞”则表达了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放弃的精神。”千秋名教”意味着他的名声将流传千秋万代,”得操持”则是说能够掌握和保持某种道德或原则。这里强调了囚犯即使在极端困境下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门生谁续《招魂》赋,狱吏亲闻绝命诗
“门生”指的是学生的弟子,”《招魂》赋”是指屈原所作的文学作品,”绝命诗”则是指临终前写下的诗歌。这句诗描绘了囚犯与他的弟子们的对话,他们讨论着关于文学和忠诚的主题。囚犯在这里展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承诺。
总为人门留正气,不求马革裹全尸
“为人门留正气”意味着他在人世间留下了正直的气息,”不求马革裹全尸”则表明他没有追求不朽的荣耀,而是希望留下自己正直的名声。这句诗反映了囚犯对于个人品德的追求,而不是对物质财富的贪婪。
盛朝若举褒忠典,应敕盱江好建祠
“盛朝”指的是一个兴盛的时代,”褒忠典”是对忠诚行为的表彰,”建祠”则是指在某地建立纪念祠堂。这句诗表达了囚犯对于忠诚行为的认可,并希望在他生前所在的地方(盱江)能够得到适当的纪念和尊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囚犯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极端困境中依然坚守道德和忠诚的决心。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反映了作者对这位囚犯的深切同情和敬意。同时,诗中的押韵和对仗手法也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