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啼遍欲残春,午夜枝头血满唇。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
声中似怨无家别,地下应怜再拜人。
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
以下是对这首诗《杜鹃》的逐句解读及赏析:
- 诗句解析:
- 年年啼遍欲残春,午夜枝头血满唇:每年春天,杜鹃鸟不断鸣叫,仿佛在表达一种深深的忧伤。午夜时分,杜鹃的鸣叫声更加凄厉,仿佛它的嘴巴被鲜血染红。
-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失去自由和灵魂的痛苦。他无法摆脱这种痛苦,也无法找到安慰。
- 声中似怨无家别,地下应怜再拜人:杜鹃的鸣叫声充满了悲伤和怨恨,仿佛它在诉说自己的无奈和痛苦。它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 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虽然作者想要离开这个地方,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感觉无处可藏。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译文与注释:
- 译文:每年春天,杜鹃鸟不停地啼叫,仿佛在表达一种深深的忧伤。午夜时分,杜鹃的叫声变得更加凄厉,仿佛它的嘴巴被鲜血染红。我无法摆脱这种痛苦,也无法找到任何安慰。它的叫声充满了悲伤和怨恨,仿佛在诉说自己的无奈和痛苦。声音让人感到同情和怜悯。虽然我想要离开这个地方,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感觉无处可藏。
- 注释:杜鹃,一种常见的鸟类,以其凄美的鸣叫声而闻名。“年年啼遍欲残春”指的是每年春天,杜鹃鸟都会不停地鸣叫,仿佛在表达一种深深的忧伤。“午夜枝头血满唇”描绘了杜鹃在午夜时分的鸣叫声,仿佛它的嘴巴被鲜血染红,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不尽羁魂悲蜀道”表达了作者对于失去自由和灵魂的痛苦,无法摆脱这种痛苦。“何来处士感天津”暗示了作者对某种地方或情境的怀念或感伤。“声中似怨无家别”形容杜鹃的鸣叫声充满了悲伤和怨恨,仿佛在诉说自己的无奈和痛苦。“地下应怜再拜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似乎有一种被世界遗忘的感觉。最后一句“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表达了作者虽然想要逃离现状,但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感觉无处可藏,体现了一种无奈和迷茫。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杜鹃鸟的哀鸣,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慨。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杜鹃鸟的悲鸣与人生的苦难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 诗中的“午夜枝头血满唇”和“声中似怨无家别”等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这些意象的使用,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复杂。
- 诗的最后一句,“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无奈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这句话既展现了诗人的坚强,也透露出他的悲观和无助。
《杜鹃》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古诗,通过对杜鹃鸟的描写和对其鸣叫声的分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广大读者,让人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