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径迷离庾信园,酒馀藉坐自知暄。
春池入梦犹生意,霜野成游只烧痕。
共向疾风标劲节,终回寒日照残根。
疏篱惟有啼螀伴,欲和新诗已断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过读来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1)
“荒径迷离庾信园”“酒馀藉坐自知暄”两句写景。诗人漫步在荒凉的小路,迷失了方向,眼前是庾信的园林,于是借酒消愁,倚坐在石凳上,任凭晚风吹拂自己,感受着春天的温馨。
(2)
“春池入梦犹生意,霜野成游只烧痕。”这两句是说:春天的池塘进入梦境还充满生机,而秋天的野外却只剩下燃烧的痕迹。诗人以池塘和秋野为比喻,抒发了对国家衰败的哀叹。
(3)
“共向疾风标劲节”,这句诗的意思是“共同挺立在疾风中,展示出刚劲的节操”。诗人在这里借物喻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即使面对强权,也要保持自己的志气,坚持自己的信仰。
(4)
“终回寒日照残根”意思是说:最终还是被寒冷的太阳照射着枯萎的枝条。这句诗反映了当时朝廷中黑暗腐朽的政治现实,表现了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
(5)
最后两句是“疏篱惟有啼螀伴,欲和新诗已断魂”,大意是这样的:稀疏的篱笆只有蟋蟀相伴,想要创作新诗已经心力交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报国无路而感到极度失望,甚至产生了悲怆之情。
【答案】
译文:
我在荒凉的小路上迷失了方向,眼前的是庾信的园林,于是我借酒消愁,靠在石凳上,任由凉爽的晚风吹拂着我
,感受着春天的温馨。
春天的池塘进入梦境还充满生机,而秋天的野外却只剩下燃烧的痕迹;我与那些坚守信念的志士们一起在疾风中挺立,展
示出我们的刚劲节操;我最终只能看着残存的枝干被寒冷的太阳照射着,枯萎下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庚午年至辛未年间(公元760-766年),流寓江陵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自己在江陵的生活情况,表达了自己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全诗构思精巧,寓意深远,用词精炼,富有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