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文物馀乔木,南渡江山又夕阴。
发箧尚存五色笔,闭门聊写后凋心。
旧量玉尺知难合,独挽沧流恐未任。
惆怅优昙成一现,归来同付梦华寻。

【注】纕蘅:一种植物,这里指诗人的书房。戴季陶:清末民初的政治家,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闱中三色笔:指考试用的不同颜色的铅笔或钢笔。五色笔:指不同颜色的毛笔。玉尺:指尺子,这里比喻度量衡。沧流:大河名,即长江。优昙:梵语yanthang音译,意为极乐世界,佛教语。

【赏析】

此诗首联写物,颔联写事,颈联写情,尾联抒发感慨。全诗意境宏大,情感深沉。

首联“故都文物馀乔木,南渡江山又夕阴”二句是说,当年故都遗留下来的文物还有余株乔树,南方的江山又笼罩在夕阳暮蔼之中了。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却有很深的意味,表达了对国难日增、国土日蹙的悲愤之情。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对比,把故都的繁华和南国的萧条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能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颔联“发箧尚存五色笔,闭门闲写后凋心”二句是说,打开箱子发现还有五色笔,便关上门来写写自己忧国忧民的心。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自己要写作,但实际却是表达出自己的无奈与彷徨之情。诗人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把个人的命运与社会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颈联“旧量玉尺知难合,独挽沧流恐未任”二句是说,旧时的计量单位已经无法再使用,只好独自去挽起滔滔的长江。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担忧,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用“玉尺”比喻国家的尺度,用“沧流”比喻国家的河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尾联“惆怅优昙成一现,归来同付梦华寻”二句是说,怅然若失的心情犹如那瞬间出现的优昙花。诗人回到自己的书房,想要寻找那些曾经寄托着他的梦想和希望的东西,却发现它们都已经消失了。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失落感,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之情。

这首诗是戴季陶为诗人题写的一首诗,诗人以此诗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