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久渐忘孤学陋,书来转遣百忧生。
登楼落日频回首,解带何年一写诚。
载道已知文不苟,感时微觉意难平。
著书慷慨非诸子,谁道杨云择未精。

【注释】:

庚午-辛未:作者的年号。

孤学陋:孤独的学习经历,表示自己学识浅薄,没有什么成就。

书来转遣百忧生:书信的到来使得我的忧愁倍增。

登楼落日频回首:登上高楼远望夕阳,频频地回首。

解带何年一写诚:解开衣带,何时能表达内心的真诚。

载道:承载道理。

已知文不苟:已经知道学问不能草率。

感时:感慨时光流逝。

意难平:内心难以平静。

著书慷慨非诸子:写书时慷慨激昂,但并不是诸子百家中的杰出代表。

杨云择:指唐代诗人杨炯的字云卿。

诸子:指孔子门下弟子,也泛指学者们。

谁道:谁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师郑寄来的诗后,在庚午年元旦试笔所写的诗,庚午为公元780年,辛未为公元781年。此诗是作者对师郑寄来的诗所作的回应,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一首的第一句“别久渐忘孤学陋”,意思是说自从分别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所以忘记了自己的学问很浅薄。这里的“别久”指的是作者离开师郑之后很久的时间,而“渐忘孤学陋”则是说自己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学问很浅薄的事实。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因为离别而忘记了自己学问浅薄的情况,同时也表达了对师郑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书来转遣百忧生”,意思是说师郑寄来的信让我感到忧愁倍增。这里的“书来”指的是师郑寄来的书信,而“百忧生”则是说因为收到书信而产生的忧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因为收到师郑的信而感到的忧愁情绪。

第三句“登楼落日频回首”,意思是说登上高楼远望夕阳,频频地回首。这里的“登楼”指的是作者登上高楼的动作,而“落日”则是太阳落山的景象。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作者登上高楼远望夕阳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师郑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解带何年一写诚”,意思是说解开衣带,何时能表达内心的真诚。这里的“解带”指的是解开衣带的动作,而“一写诚”则是指表达内心的真诚的愿望。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表达内心真诚的渴望和无奈之情。

第五句“载道已知文不苟”,意思是说承载道理已知学问不能草率。这里的“载道”指的是承载道理,而“文不苟”则是说学问不能草率。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态度和认识,认为学问不能草率对待,需要认真对待。

第六句“感时微觉意难平”,意思是说感慨时光流逝微觉内心难平。这里的“感时”指的是感慨时光流逝,而“微觉意难平”则是说内心难以平静。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受和内心难以平静的情绪。

第七句“著书慷慨非诸子”,意思是说写书时慷慨激昂不是诸子百家中的杰出代表。这里的“著书”指的是写书,而“慷慨非诸子”则是说写作态度慷慨激昂并非诸子百家中杰出代表。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写书态度的看法和自我评价,认为写作态度应该谦逊,不应该过于激昂。

第八句“谁道杨云择未精”,意思是说谁说杨云卿的择选不够精准。这里的“杨云卿”指的是唐代诗人杨炯的字云卿,而“谁道”则是谁说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杨云卿的选择和评价,认为他的选择不够精准。

整首诗通过师郑寄来的书信,抒发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态度、感慨时光流逝以及对于选择的反思和评价,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