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寒重炷夕炉香,掩瑟湘楼此夜长。
苔径湿萤侵水暗,竹庭阴鹤拱云凉。
雷车远殷犹惊梦,泪烛孤煎更断肠。
哀雁一声秋渚北,开帘晓色辨阶霜。

【注释】

辛酉:指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重炷夕炉香:重燃的夜灯。掩瑟:弹奏瑟乐器。湘楼:在湖南,即长沙。湘水之滨。此夜长:今夜特别漫长。苔径:小路上长满青苔的路。湿萤:湿润的萤火虫。侵:映入。竹庭阴鹤拱云凉:竹林中的庭院里,栖息着的仙鹤好像也在为云而摇动翅膀。殷:大雷声。殷殷之声传得很远很远。梦:梦境。泪烛:蜡烛上滴出的泪珠。孤煎:孤单地熬煎。断肠:形容极度悲伤。哀雁:悲鸣的雁。一声:一声啼叫。秋渚北:秋天的沙洲北面。开帘晓色辨阶霜:拂开帘幕,看到清晨的景色,可以分辨出台阶上的霜。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诗人在长沙岳麓山寓所中作。

诗以“此夜”开头,首句写诗人点燃重炷香火,在暮霭沉沉中,湘水岸边的小楼上弹奏瑟乐器,久久不寐,直到月落星沉,寒气袭人,才披衣起床。次句写诗人走出幽深的庭院,漫步到小路上,只见青苔密布的小路被萤火虫照亮,一片朦胧迷离。第三句写诗人举步登高,抬头仰望,只见竹林深处,一群仙鹤在云彩中翩翩起舞,似乎为这凄清的秋夜而哀鸣。末两句写诗人推开窗子,只见晨光破晓,露华滋润阶石,但在这美好的景色之中,却有一只哀鸣的鸿雁在沙洲之北悲鸣,使诗人更加伤感。

此诗描写了诗人秋夜的所见所闻,从初昏至清晨,景物的变化和心情的波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孤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