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鳞西爪现蝹蜿,不碍惊澜舌底翻。
邹衍昔闻大瀛海,张骞今过小昆崙。
疏通知远本经术,芒忽何之空寓言。
可惜杨云终寂寞,无因载酒与同论。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 东鳞西爪现蝹蜿:描述山海经中的各种生物形态各异,如同东鳞西爪般展现出其独特风貌。蝹蜿则可能指的是蛇类或其他蜿蜒生物,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山海经》丰富内容的赞赏。
- 不碍惊澜舌底翻:意指《山海经》的内容虽然古老,但其描述的事物与现代的波澜壮阔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显生动。这里用“惊澜”比喻大海的波涛汹涌,而“舌底翻”则形容语言流畅、形象生动。
- 邹衍昔闻大瀛海:提到了古代的邹衍,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学者,曾听闻过关于海洋的广阔无垠。《山海经》中提到的“大瀛海”正是基于邹衍的理论,展现了古人对海洋世界的想象和探索。
- 张骞今过小昆仑:张骞是汉代著名的探险家,他曾出使西域,对于地理的了解极为深刻。在这里,诗人将《山海经》中的“小昆仑”比作张骞所经过的地方,暗示了两者在地理和文化上的联系与影响。
- 疏通知远本经术:强调了《山海经》作为经典文献的重要性,它不仅记载了众多奇异的物种,还体现了古人深邃的智慧和广博的知识。这里的“疏通知远”意味着这部作品包含了广泛而深远的知识,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 芒忽何之空寓言:表达了对那些只依靠虚构故事而缺乏实际根据的人的批评。这里的“芒忽”可能指的是模糊或不确定的概念,而“何之”则是对这种状态的疑问。诗人认为,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应该是基于事实和逻辑的。
- 可惜杨云终寂寞:诗人感叹《山海经》这样的经典之作未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从而未能像杨云那样的杰出人物那样受到推崇。这里的“寂寞”可能意味着《山海经》的知名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 无因载酒与同论:反映了诗人对与知音共赏《山海经》之美的愿望,但现实的限制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这里的“载酒”可能指的是携带美酒一同欣赏,而“同论”则是共同探讨之意。
汪荣宝的《闻廖叙畴说山海经赋赠二首·其二》通过对《山海经》的赞美和对未来传承的期望,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典文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