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少从外氏学,玉叉得自初白翁。
拊不留手泽可鉴,截肪之色形如弓。
下安桃竹强名杖,挂画取钱其用同。
当年操几迁书策,日见摩挲太心剧。
百年阅历几人存,古器犹完亦足惜。
后生不及并世生,老辈风流略可识。
卷帘霜下夜钟鸣,罢酒传观醉默默。
回首袁花暮草生,得树楼空梦颜色。
江城星月照人寒,故物苍茫见手泽。
吁嗟乎双杖之铭亡其词,赤藤如铁今安归。
渭阳送后头如雪,尚咏琼瑰玉佩诗。

玉画叉歌为椒园先生作

诗句翻译

  1. 先生少从外氏学,玉叉得自初白翁。
  2. 拊不留手泽可鉴,截肪之色形如弓。
  3. 下安桃竹强名杖,挂画取钱其用同。
  4. 当年操几迁书筴,日见摩挲太心剧。
  5. 百年阅历几人存,古器犹完亦足惜。
  6. 后生不及并世生,老辈风流略可识。

注释解析

  • 先生少从外氏学:先生年轻时曾拜师学艺。
  • 玉叉得自初白翁:获得玉叉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名叫初白翁的前辈。
  • 拊不留手泽可鉴:抚摸玉叉时,手上的指纹仍清晰可见。
  • 截肪之色形如弓: 玉叉的雕刻工艺精细,颜色和形状酷似弓。
  • 下安桃竹强名杖:在玉叉下安装桃木和竹制的手柄,增加了使用的稳定性。
  • 挂画取钱其用同:将画像挂在玉叉上,与获取金钱的目的相同,即使用。
  • 当年操几迁书筴:当年使用这个玉叉来处理文稿,象征着勤勉工作。
  • 百年阅历几人存:历经百年,能保留至今的文物不多。

赏析

《玉画叉歌》是汪中对一位前辈艺术家的怀念之作。诗中通过对玉叉的详细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工艺美学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前辈技艺传承的重视。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描述,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次文化的回望。这首诗不仅是艺术的展现,也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是对那些默默付出、坚持传统工匠精神的人们的致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