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枕大江,潨水出西谷。
汇于江乘浦,高深合为族。
伞峰冠其巅,千佛绘其腹。
应真白乳泉,徵君翠微屋。
又闻徐铉居,自昔饶松竹。
同游诸贤人,锲名向山麓。
忽惊岩岫外,橹声如轳辘。
无怪应潮井,汲出赤乌木。
欲了丘壑缘,扶僮冲霢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要求概括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语言风格与技巧,分析诗歌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分析作答。此题题干中明确指出“格式: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

本句是说山势峻拔,耸立江边。

(2)

大江:指长江。潨水:江水。西谷:西边的水沟。汇:聚集,流经。江乘浦:即江乘浦口。高深合为族:指江水汇聚成江,形成江水族落。族:类,聚居的群体。伞峰冠其巅:指山上有如伞状的山峰。冠:覆盖,托起。千佛绘其腹:指山峰上刻有无数佛像。绘:雕刻,刻画。应真白乳泉:指泉水清澈甘美。应:顺承,顺应。真:真君,佛教称释迦牟尼为“应身菩萨”。白乳:白色。征君:诗人自称。翠微:青翠美丽的山色。屋:房屋。徵君翠微屋:指山中的寺庙。徵君,诗人自称,此处借指僧人。又闻徐铉居,自昔饶松竹:又听徐铉住在山里,自古以来松树竹林就很多。又闻……:又一次听说。又:再一次,又一次。徐铉居:指山中的寺庙。松竹:松树和竹子,这里借指山寺。自昔:从来。饶松竹:松树竹丛茂密。松、竹:都是常绿植物,这里泛指山林景色。

(3)

同游诸贤人,锲名向山麓:一同游览的人在山脚下刻字留名。同游诸贤人:指一同游览的人。诸贤:众多贤者。山麓:山脚下。锲名:刻字。向:面向。

(4)

忽惊岩岫外,橹声如轳辘:忽然听到从岩石缝隙里传来船桨划动的声音,像是打转的辘轳一样。忽然:忽然地,突然地。岩岫:悬崖峭壁的山崖。橹声:船桨划动的声音。声:声音。轳辘:古代的一种转轮井上的绳索工具。

(5)

无怪应潮井,汲出赤乌木:难怪会有应潮井,井水汲取出来的木材就是赤色的。应潮井:位于江边地势较低的水井,因潮汐涨落而得名。赤乌木:红色的木头。应潮井汲出赤乌木,是因为水位涨落所致。

(6)

欲了丘壑缘,扶僮冲霢霂:想要明白大自然的奥秘,便扶着童仆一起冒着雨下到山里探幽寻胜。想明白了自然万物运行的道理,才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了:明白,领会。丘壑缘:山间溪涧的奥妙。了:领会。冲霢霂(shìmò)雨:雨雾交融的景致。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以游摄山为线索。前两句写山形地貌及江水之源,中间四句写登山所见的奇峰异石、寺院庙宇以及山中松竹等景物,后两句写山中风雨交加的景象。全诗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