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远海,海上浮云白如纸。
不见若木华,但见日小如粟米。
当欲腾身直上乘日车,周流极彼四海之津涯。
天帝下相接,群仙如虫沙。
瀛洲与三山,跬步何污邪。
知不可得还故家,彼往此来良足嗟。
富贵已极可奈何。
可怜汾水上,落日摇空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中的第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登高丘而望远海
    登高丘即登上高山之顶,望远海意指从高处远眺辽阔的海洋。

  2. 海上浮云白如纸
    海上的浮云像白色的纸张一样洁白无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海滨景象。

  3. 不见若木华,但见日小如粟米
    这里的“若木”可能是比喻,表示虚无缥缈的景象,而“日小如粟米”则是形容太阳很小,就像小米粒一样微小。

  4. 当欲腾身直上乘日车,周流极彼四海之津涯
    想要飞身直上追逐日月运行的车,周游到那四海的边缘。

  5. 天帝下相接,群仙如虫沙
    天上的神明高高在上,群仙就像微小的尘埃一样聚集在一起。

  6. 瀛洲与三山,跬步何污邪
    瀛洲和三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即使是走一小步也不会玷污。

  7. 知不可得还故家,彼往此来良足嗟
    知道那些地方无法到达,所以返回家园也是值得叹息的。

  8. 富贵已极可奈何
    富贵至极却无可奈何。

  9. 可怜汾水上,落日摇空波
    可惜的是那汾水的落日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天地万物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天上的神明、地上的景物,以及对人间富贵和神仙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命运归宿的思考。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