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觉前厓好,何人并结庐?
鹫岩光倚薄,香阁静含虚。
法境清凉外,人烟战伐馀。
因声寄莲社,吾志在山居。

【注释】

代州:唐代的州名。白人岩:山名,在今山西代县西北。饮孙园:地名,在今山西代县东南。

其二:第二首诗。

只觉前厓好,何人并结庐:只觉得前面悬崖峭壁的风景非常好,不知道还有人在山崖上建起了房舍。

鹫岩光倚薄,香阁静含虚:鹰嘴峰上的岩石光线显得非常微弱,香阁里静悄悄的,充满了虚无缥缈之感。

法境清凉外,人烟战伐馀:佛教所说的净土之外是一片清凉的世界,而这里的人烟早已被战争和战火所破坏,只剩下了残破的瓦砾和废墟。

因声寄莲社,吾志在山居:因此我把这里的鸟鸣之声寄托于对莲社的思念之中,我的志向是归隐山林,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代州白人岩后的即兴之作。诗人登上白人岩极目远眺,看到眼前悬崖峭壁,风景优美,于是不禁感叹:“只觉前厓好”,觉得前面悬崖峭壁的风景非常好。然而又想到,在这清幽绝俗之地,不知还有人在山崖上建起了房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清幽绝俗的自然美景时的赞叹之情。

接着诗人又写到了“鹫岩”与“香阁”。鹫岩指的就是鹰嘴峰,香阁则是位于山顶的楼阁。鹫岩的光显得微弱,香阁内寂静无声,充满了虚无缥缈的感觉。这两句描绘了鹰嘴峰上的岩石以及山顶上的香阁景象。

然后诗人又写了佛教净土中的清凉世界以及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诗人把这里的声音寄托于对莲社的思念之中,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抒发了一种向往净土、远离纷扰的情怀。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清幽、寂寥而又高远的意境。诗人以鹰嘴峰、香阁等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它们的具体描绘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