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亦犹行古之道也;
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岂不诚大丈夫哉。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挽张之洞联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亦犹行古之道也;
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岂不诚大丈夫哉。

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亦犹行古之道也。”
  • 解析:这里的“国”指的是国家利益,“家”则是指个人家庭利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在追求国家或公共利益(公)时,应当忘记个人的私利(私)。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价值观,强调为了更大的目标,可以牺牲小我。
  • 注释:“行古之道”表示遵循古人的行为准则或道德规范。
  • 赏析:这反映了一种理想的政治和个人行为模式,即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这种观念在历史上被视为高尚的道德标准,但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完全实现。
  1. “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岂不诚大丈夫哉。”
  •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减少损失来避免危险,通过增加利益来实现繁荣。诗人用这种方式赞扬那些有远见、有责任感的人。
  • 注释:这里的“损”指的是减少损失,“益”指的是增加好处。“兴利”意味着发展或增强利益。“诚大丈夫”是对这样的人的赞美。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家和领导者的期望,即他们应该具有前瞻性和责任感,能够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这首诗是一幅对理想政治家的赞美画卷,强调了他们在国家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