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广榭绿阴中,脱帽披襟纳晚风。
曾记廿年同坐月,忽惊两鬓半成翁。
低徊耆硕怜梧影,缥缈仙情问桂丛。
只有双星仍夙好,娟娟秋水思无穷。

这首诗的主题是七夕节,即农历七月初七,古代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只能在这一天相会一次。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七夕夜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一间广榭绿阴中,脱帽披襟纳晚风。
  • 注释:广榭(宽阔的楼阁)中的绿荫(树木茂盛的地方)里,诗人脱下帽子,披散着长袖以迎接晚风。
  •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绿荫中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1. 曾记廿年同坐月,忽惊两鬓半成翁。
  • 注释:曾经记得我们二十年前一起赏月的情景,如今忽然发现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一半,仿佛已到了老年。
  • 赏析:这里的“同坐月”指的是过去的共度时光,而“两鬓半成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衰老感到惊讶和无奈。这种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以及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1. 低徊耆硕怜梧影,缥缈仙情问桂丛。
  • 注释:徘徊于老树之下,怜悯着梧桐树的阴影,缥缈间似乎听到了桂花丛中的仙乐声。
  • 赏析: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梧桐树代表老去,桂树代表秋天和长寿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1. 只有双星仍夙好,娟娟秋水思无穷。
  • 注释:尽管只有天上的星星还保持着往日的好意,但我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它们的思念之情。
  • 赏析: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星空的美好回忆和无尽思念。虽然现实中的人事已非,但诗人依然怀揣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诗人也通过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