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陪蚕尾老尚书,枣剥空庭月上初。
草色依然僧磬冷,梦回忽复十年馀。
【注释】
圣安寺:在洛阳。崇效寺:在河南登封。老尚书:指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南湖居士,南宋诗人、学者。枣:古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剥:取。空庭:空旷庭院。上初:初上。僧磬:和尚用的铜铃,声音清脆。冷:寂静无声。
十年余:一作“十年前”。
【译文】
秋天和同僚们一起拜访圣安寺,崇效寺。
回忆曾陪老尚书度过蚕尾时节,枣树上摘取了枣却空空如也。
草色依然,僧人敲着磬的声音却显得格外凄清,我梦醒后突然感觉好像已经过了十年多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九成与友人秋日同游圣安崇效二寺时所作的纪行之作。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交代出游的原因。“忆陪”表明是在追忆往事,“蚕尾”是指蚕将结丝之时,此时正是收获桑叶的时候,这里用来比喻作者与老尚书的交往,以及自己仕途的得意。“枣剥空庭月上初”是说枣树已经枯黄,院子里空荡无物,只有一轮明月高悬夜空。这两句写景很简练。
颔联以“草色”“僧磬”两幅画面构成对比,写出了景物的静谧,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草色依然”与“僧磬冷”相对,表现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梦回忽复十年馀”一句则进一步抒发感慨,说自己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时光中,恍若隔世,令人感到十分惆怅。
全诗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老尚书及昔日岁月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