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湖湖上起秋风,撰杖行来日已中。
草草茶瓜供老衲,清言不涉软尘红。
秋日共诸同人过圣安崇效二寺 其一柳湖湖上起秋风,撰杖行来日已中。
草草茶瓜供老衲,清言不涉软尘红。
注释:在秋高气爽的湖边,我拄着拐杖走来走去。匆匆地准备了些茶水,给老僧端去,希望他能喝上一口解渴。我想和他谈论一些清高的话题,却不想他沉迷于红尘俗世之中,无法理解我心中的那份执着和坚持。
柳湖湖上起秋风,撰杖行来日已中。
草草茶瓜供老衲,清言不涉软尘红。
秋日共诸同人过圣安崇效二寺 其一柳湖湖上起秋风,撰杖行来日已中。
草草茶瓜供老衲,清言不涉软尘红。
注释:在秋高气爽的湖边,我拄着拐杖走来走去。匆匆地准备了些茶水,给老僧端去,希望他能喝上一口解渴。我想和他谈论一些清高的话题,却不想他沉迷于红尘俗世之中,无法理解我心中的那份执着和坚持。
【注释】 ①灵岩:指晋代王羲之的墓地。元墓:即王献之所葬。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画家。他曾任建武将军,后为会稽内史。公元353年,王献之病卒于建康(今南京)。②帆飞:船帆张开的样子。③带月:乘着月光。④吴歌:指吴地的歌谣或民间歌曲。⑤徙倚:徘徊,逗留。⑥“一尊”句:指饮村舍中的美酒。⑦徙倚:徘徊,留恋。⑧“听吴歌”三句:意思是说饮酒之后,听到吴地的歌曲,更增加了乡愁,因而更加依恋家乡了。
游石钟山次晦山大师韵二首 其一 已尽匡庐胜,登临更此峰。 湍飞穿钓石,风急误僧钟。 过眼帆随雁,惊心树化龙。 春波逾浩荡,极望一开胸。 注释: 1. 已尽匡庐胜:已经看遍了匡庐的美景。 2. 登临更此峰:在这里攀登,更登上这山峰。 3. 湍飞穿钓石:湍流急速地从钓鱼石上穿过。 4. 风急误僧钟:风势急促,使得僧人敲钟的木鱼都忘记了节奏。 5. 过眼帆随雁:看着眼前的帆船随着大雁一起移动。 6.
诗句释义: 1. 砚山高不极 - 砚(yàn)山,指代某处的山峰或山峦。“高不极”表示山峰之高无法计量。 2. 亭午访禅林 - 亭,即亭台或小亭;午,即中午时分。在中午时分访问佛教寺院。 3. 磬响云烟外 - 磬(qi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寺庙中僧人敲击磬的声音;声传于云烟之外。 4. 湖明竹树深 - 湖,可能指的是附近的湖;明,明亮;竹树,指周围的竹子和树木;深
诗句释义 1 踏遍寻山展:意为踏遍了寻找的山峦,展开旅程。 2. 征帆喜暂留:指旅行中的帆船因为暂时停留而带来的喜悦。 3. 风传深谷响:风吹过深谷的声音随风传来。 4. 声入大江流:声音随着江水流动。 5. 倚槛当斜日:靠在栏杆上面对夕阳。 6. 扪萝忆旧游:触摸着树藤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7. 坡公饶逸兴:指苏东坡(坡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兴致。 8. 长啸满沧洲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祝贺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 “远道趋庭子,双江入望新”两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场景。诗人通过“远道趋庭子”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尊重和敬仰,而“双江入望新”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象征着朋友的事业如江河般滔滔不绝,源源不断。 “衔杯酬胜地,作赋拥嘉宾”两句则是对朋友的祝福。诗人希望朋友能在这片胜地上,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希望朋友能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诗人借盘谷拙道人寄赠的豆苗菜,表达了对拙道人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 “小雨初晴候,空山长豆苗”,首句写诗人与盘谷拙道人分别时的情景,以“小雨初晴”点出时令,“空山长豆苗”描绘了盘谷拙道人在山中栽培豆苗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殷勤道人意,百里寄来遥”,第二句紧承上文,直叙盘谷拙道人的情意殷切。盘谷拙道人是作者在隐居期间结识的朋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荒陂朝雨过,浅水浴明沙。 - “荒陂”指的是荒芜的池塘或水塘,“朝雨过”说明是在早晨的雨后。 - “浅水”指的是水位不深的地方,“浴明沙”形容水面反射着阳光,显得明亮如洗。 2. 小泊随渔舫,微香送菜花。 - “小泊”指的是小船停靠在岸边,“随渔舫”说明是在渔船上。 - “微香”指的是淡淡的香气,可能是指菜花散发出的香味。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 其五》。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首句“晨兴扶短策,数里到山洼。”描绘了一幅清晨起床后,沿着山路行走的画面。这里运用了一个“扶”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行走的艰难和不易。而“数里到山洼”则具体描写了诗人行进的距离。 次句“夹道竹千个,横门梅半花。”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灵岩山的景色。这里的“夹道竹千个”意味着山路上两边都是成排的竹子
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 其四 太湖三万顷,遥望上渔梁。 一叶凌空阔,千山接眇茫。 松风喧急雨,溪月冷鸣榔。 坐久回船卧,梅花入梦香。 注释: - 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春天的时候去灵岩元墓欣赏梅花。 - 其四:这是诗的第四句。 - 太湖三万顷,遥望上渔梁:太湖广阔无边,远远望去就像是从渔梁上面。 - 一叶凌空阔,千山接眇茫:一片叶子在广阔的空间里显得特别渺小,远处连绵的山峦相接
雨中舟次仙女庙示青门 湾口东头去,荒祠得暂留。 野风吟落木,残照冷孤舟。 生计怜投钓,人家合卖牛。 飞飞淮海雁,何日慰离忧。 注释: - 湾口东头去:湾口位于长江的东面,东头的方位是向下游,这里指的是诗人乘船逆流而上的情景。 - 荒祠得暂留:荒废的祠堂在这里成为了暂时的栖息之地,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一个临时的栖身之所。 - 野风吟落木:野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仿佛在低声吟唱着秋天的离别之歌。
【释义】 萧瑟的画壁闪着灵旗,佛拜檀香立在少时。 惆怅宸妃曾祀处,长楸树下读残碑。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追悼亡妻而作。诗中描绘了圣安寺与崇效二寺的古迹,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写圣安、崇效两寺的古迹,以“萧森”形容画壁,以“闪”形容灵旗,以“佛拜”“檀香”形容少时,用“宸妃”代指妻子。这两句描写了圣安、崇效二寺的古老和庄重,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出下文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秋日共诸同人过圣安崇效二寺 其三 枣花古寺近西偏,枣子累累罥暮烟。 一种城南荒废地,争从四字识前贤。 译文: 枣花古寺靠近西方的一角,枣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烟雾缭绕在傍晚的上空。 一种荒凉的旧地,曾经是繁华的都市,现在却荒芜不堪,人们都从这废弃的地方寻找历史的踪迹和先人的足迹。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枣花古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城市发展的感慨。诗人以枣花古寺为背景,通过对枣树成熟
【注释】 圣安寺:在洛阳。崇效寺:在河南登封。老尚书:指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南湖居士,南宋诗人、学者。枣:古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剥:取。空庭:空旷庭院。上初:初上。僧磬:和尚用的铜铃,声音清脆。冷:寂静无声。 十年余:一作“十年前”。 【译文】 秋天和同僚们一起拜访圣安寺,崇效寺。 回忆曾陪老尚书度过蚕尾时节,枣树上摘取了枣却空空如也。 草色依然
秋日广陵杂兴八首 其八 【注释】 1. 秋老江乡:秋天到了,江边乡村。 2. 霜倒蒲:指蒲叶被霜打过,颜色变白。 3. 渔庄蟹舍:渔人居住的渔舍和养蟹人的蟹舍。 4. 提壶:提着酒壶,指饮酒。 5. 倩:请,求。 6. 琴川叟:琴川县的老人。 7. 貌我金焦:模仿金焦山(今南京钟山)的景象。 8. 放棹图:放舟江上的情景。 【译文】 秋风渐起,江边的乡村一片萧瑟,霜打了的蒲草已经变得洁白
秋日广陵杂兴八首其七采撷茱萸的果实,随着夕阳的余晖轻轻落下。 农家的男女大都到江边去捕鱼、打渔了。 酒旗在平缓的小路上迎风飘扬,歌声在寂静的路上回荡。 惊起的野鸟四处飞散,不知是向何处飞翔? 注释译文 采撷茱萸的果实,随着夕阳的余晖轻轻落下。 农家的男女大都到江边去捕鱼、打渔了。 酒旗在平缓的小路上迎风飘扬,歌声在寂静的路上回荡。 惊起的野鸟四处飞散,不知是向何处飞翔? 赏析:
【注释】 蛟门:地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吴江县。墓指张祜之墓。 屈指:用手指数算。零落:凋零。 栏干:栏杆。倚遍:挨得过来。日平西:太阳偏西。 【赏析】 《秋日广陵杂兴八首》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秋天所作一组七言绝句组诗。此诗是其中的第六首,写诗人凭栏远望,感慨万千,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中的“秋草”和末句的“日平西”都是眼前景象,但它们给诗人带来的感受不同。“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