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门墓已缠秋草,梅壑梅岑两惨悽。
屈指故人零落尽,栏干倚遍日平西。

【注释】

蛟门:地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吴江县。墓指张祜之墓。

屈指:用手指数算。零落:凋零。

栏干:栏杆。倚遍:挨得过来。日平西:太阳偏西。

【赏析】

《秋日广陵杂兴八首》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秋天所作一组七言绝句组诗。此诗是其中的第六首,写诗人凭栏远望,感慨万千,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句中的“秋草”和末句的“日平西”都是眼前景象,但它们给诗人带来的感受不同。“缠”、“惨凄”两字渲染了环境气氛,烘托出诗人悲凉的感情,为下句“故人零落尽”作了铺垫。“故人”就是老朋友。作者在广陵时有几位朋友,如李益、刘禹锡等,他们曾与诗人共过患难,同甘共苦。如今,他们都已经离他而去,只剩下诗人自己一人面对这凄凉秋景。

次句中的“梅壑梅岑”是诗人凭吊的对象。梅,即梅花。梅花多在寒冬开放,这里用来借指诗人的朋友。“梅岑”是山名,即“梅岭”。据《南中八郡志》,梅岭山在今广东新兴县北,岭上常有梅花。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怀念已故的朋友,不禁想到那荒凉的梅花岭上也长满了青草。

尾联写诗人凭栏远眺,日已平西,而故人却零落殆尽。诗人不禁黯然神伤,久久地徘徊不已。“倚”,就是靠着。“栏干”是栏杆。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靠在栏杆上,久久不离去。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诗的前两句先写了眼前的实景——秋草、梅岭,点明了时间——秋日黄昏,渲染了气氛;接着又写了虚景——故人的零落,表达了诗人的感伤心情。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更显得含蓄深沉。全诗以“愁”字为线索贯串始终,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入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