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扉望断属车尘,闻道銮舆出禁闉。
五夜斗杓初建子,孤臣霜鬓未逢辰。
雉罗既说嗟何及,龙性谁言不可驯。
犹有钟仪数行泪,南冠相对共沾巾。

诗句释义:

  1. “狱中长至呈同系诸公”:“长至”,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这里指冬至。冬至是一年中阳气开始回升的日子,通常有祭祀祖先、祭拜天地的传统活动。诗人在狱中,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写下了这首诗。
  2. “圜扉望断属车尘”:“圜扉”,即圜门,是宫城四门的名称;“属车”,古代帝王的仪仗车辆。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通过圜门(宫墙的门)远望着外面的道路上尘土飞扬,似乎可以看见皇帝的车驾经过。这里的“望断”,形容诗人对外界的渴望和期盼。
  3. “五夜斗杓初建子”:“斗杓”,北斗星,古人认为斗柄指向的位置代表季节和时间。这句诗中的“五夜”可能是指冬至后的第五个夜晚,因为古人将冬至后的第一个夜晚视为新年开始,之后的夜晚依次递增,直到第五个夜晚结束。所以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是在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4. “孤臣霜鬓未逢辰”:“孤臣”,指被流放或贬谪的官员;“霜鬓”,指头发已白,象征年老。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自比为一个被贬谪的官员,他的头发已经变白,却还没有遇到好时机。这里的“辰”,可以理解为时机、机遇。
  5. “雉罗既说嗟何及”:“雉罗”,用雉鸡羽毛编织成的罗网。这句诗可能是在比喻诗人所处的困境,或者他在等待时机,希望有所作为。这里的“既说”,意味着已经说出;“嗟何及”,意为可惜、遗憾。
  6. “龙性谁言不可驯”:“龙性”,比喻人的才能或性格;“驯”,即驯服、控制。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是具有非凡才能或性格的人,也有可能被驯服、控制。这里的“龙性”,可能是在强调诗人自己的才能或性格。
  7. “犹有钟仪数行泪,南冠相对共沾巾”:“钟仪”,春秋时郑国大夫,因不屈服于外敌而被杀;“南冠”,指佩戴南冠者,古代南方之人戴南方帽子以示归顺。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诗人身处囹圄之中,但仍然有几个人流泪为他送别,他们相互之间也流露出不舍之情。这里的“数行泪”和“共沾巾”都是形容泪水之多,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悲伤。

译文:

在狱中度过漫长的冬至,遥望门外尘土飞扬,我听到御驾出禁苑的声音。
冬至之后迎来了第五个夜晚,我感叹年华已逝,还未等到好时候。
即使被囚禁也无法改变我的才能,谁能保证不能驯服这样的人才?
还有那些与我一同遭受苦难的朋友们,我们相顾落泪,一起承受着命运的重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狱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冬至为引子,展现了自己身处囹圄之中的生活状态。通过与外界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内心的悲凉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狱中长至呈同系诸公”一句,通过“狱中长至”(即冬至)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引出了诗人与同监的其他囚犯共同度过这个重要节日的场景。诗人通过观察狱中的生活细节,如“闻道銮舆出禁闉”,感受到了外界世界的巨大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境遇与这些囚犯相比是何等的不同。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内心的落差,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诗中的“五夜斗杓初建子”,采用了古历计算方式来表达时间的概念,这种表述方式使得诗歌更具古典韵味。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的文化底蕴。

“孤臣霜鬓未逢辰”一句,则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一种塑造。他将自己比作一位被流放的官员,尽管年事已高,但却未能找到合适的时机施展才华。这既是对自己遭遇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

“犹有钟仪数行泪”,通过引用历史上的人物典故来表达情感。钟仪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名大臣,因其不屈服外敌而被处死,留下了千古哀叹。这里的“数行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别离时的悲痛与不舍。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狱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外界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自身境遇的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沉,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