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年松槚缺经营,负土荒原赖友生。
曾赋《国殇》哀翟义,竟无佣保付王成。
月明大鸟来华表,剑合双龙卷素旌。
二陆冤魂应共语,云车风马笑相迎。
【注释】
夏瑗公先生:夏瑗,字公明,北宋时为大理寺评事。“公”即其字。
廿载:二十年。
门人:弟子、学生。
盛珍:夏瑗的学生。
卜地葬之:占卜墓地安葬夏瑗。
祔焉:陪葬于主墓。
诗以志美:用诗歌来记述美好的事情。
松槚:指松树和梓木。古代常用作棺柩的材料。
经营:谋划,筹划。
负:背。
曾赋《国殇》:曾经创作了一首名为《国殇》的挽歌。
翟义:汉代名臣,以死谏而被杀。
佣保付王成:雇佣工匠完成葬礼。
华表:汉时宫殿门两旁立的木柱。此指神道石柱。
剑合双龙:指神道石柱上刻着的图案,有双龙相对。
二陆:陆机、陆云,东晋文学家。
冤魂:死后化为鬼魂。
云车风马:神话中的一种仙车和仙马,用来迎接死者的灵魂。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夏瑗先生的挽诗,表达了对友人夏瑗去世后,其夫人随葬于主墓旁的哀思。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首句“夏瑗公先生廿载浅土”,点明了诗人对夏瑗先生的敬仰之情。“公”字表明了夏瑗的地位崇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廿载”则表明了与夏瑗相识的时间已经长达二十年,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第二句“门人盛珍示卜地葬之,以其夫人祔焉”,描述了夏瑗先生的夫人与他一起安葬的场景。“盛珍”指的是夏瑗的门生,他们为了纪念老师,特地选择了一个风水宝地来进行安葬。“祔焉”则是指将老师的夫人也一同安葬在主墓旁边,表示两人之间的情谊深厚。
接下来的两句“凡年松槚缺经营,负土荒原赖友生”,则是表达了对夏瑗先生逝世后,留下的遗憾和惋惜之情。“松槚”指的是松柏,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缺经营”则意味着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人才。“负土荒原”则形容了大地因先生的离去而显得空旷寂寥。“赖友生”则表示先生生前的友情和帮助让后人感到欣慰。
第三句“曾赋《国殇》哀翟义,竟无佣保付王成”,则是回忆了夏瑗先生生前创作的挽歌。“翟义”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臣翟义,他以死明志,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佣保”则是指雇佣来的工匠,负责完成葬礼的各项事宜。“付王成”则是表示将一切交给王成来完成。这一句表达了对先生生前创作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接下来四句“月明大鸟来华表,剑合双龙卷素旌。”则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月明大鸟来华表”形容了夜晚月亮明亮,一只大鸟飞到华表上,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美丽。“剑合双龙卷素旌”则形容了神道石柱上雕刻的双龙相互交织,仿佛在迎接死者的灵魂。这一景象既体现了对先生逝世的悲痛之情,又展现了对先生一生的怀念。
最后四句“二陆冤魂应共语,云车风马笑相迎。”则是表达了对先生生前朋友的思念之情。“二陆”指的是陆机和陆云兄弟,他们是东晋时期的才子,与先生有过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冤魂应该能够与先生对话,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云车风马笑相迎”则形容了朋友们在天上骑着云车、驾着风马前来迎接先生的情景,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先生生前的生活和去世后的情景进行描绘,表达了对先生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悲伤而又美好的时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