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满孟尝门,与文子结交,布衣昆弟欢如昨;
我为徐稚吊,看良人营奠,贫贱夫妻老更哀。

【注释】

孟尝君:战国时齐国的贵族范雎,因事被贬为魏国上蔡令,其门下食客三千人,其中田文(孟尝)最为著名。田文与孟尝君交好,孟尝君曾赠田文金百镒,后田文为魏相,孟尝君为魏王相,二人又为知己。

布衣昆弟:指孟尝君的门客,他们都是平民出身,但孟尝君视他们如兄弟,因此称为“布衣昆弟”。

吊:慰问。

良人:丈夫,这里泛指妻子。

【赏析】

此诗为悼念田昌领母而作。田昌领的母亲是孟尝君的门客田文之妻,她去世后,孟尝君十分悲痛。作者写此诗时正为徐稚母丧,故以吊唁之事自伤,表达了对亡母的思念之情。

首联写景:“客满孟尝门”和“与文子结交”,说明自己和孟尝君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两句通过描绘孟尝君门庭若市的盛况,表现了孟尝君广结贤才、礼贤下士的美德。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孟尝君之间深厚的情谊。在“布衣昆弟欢如昨”中,作者回忆了昔日与孟尝君相交的情景,那时虽然地位悬殊,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如同昨日一般亲密无间。这种友情不仅体现在彼此之间,更体现在他们对待彼此的态度上。无论对方地位如何,都能以诚相待、以礼相待。这种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颔联抒情:“我为徐稚吊”和“看良人营奠”,表明自己正在哀悼一位贤妇(徐稚之母)。这里的“徐稚”是指东汉时的名臣徐稚,他曾经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于权贵刘秀,后来得以重用,成为一代名臣。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徐稚的故事,表达了对徐稚母的敬意和自己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之情。而“观良人营奠,贫贱夫妻老更哀”一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位贤妇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她的丈夫虽然身份显赫,但却无法给予她应有的关爱和陪伴;而她自己则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为了家庭的幸福和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尽管岁月无情地改变了许多东西,但她的精神风貌却依旧让人敬佩不已。

尾联议论:“我独怜清苦,何须更叹衰?”这句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贫困生活的无奈和感叹。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他认为,即使生活再艰苦,也应该保持一颗清苦的心,不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同时,他也认为没有必要过分感叹自己的衰老和衰退,因为这些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诗人的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他相信只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执着,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