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闵子骞一流,人言无间;
哭马少监三世,吾老可知。
【译文】:
像闵子骞那样,被人们称颂没有隔阂;
哭丧马的少监三代人,我的年岁已高。
【注释】:
挽汪某联:挽汪某,指为汪某所写的挽词。汪某,生平不详。汪某是当时有名望的诗人。
闵子骞一流,人言无间:闵子骞,孔子弟子。孔子称赞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见《论语》)“闵子骞之孝”,“闵子侍亲,见于文忠公家庙”,是孔子弟子中的典范。“闵”即闵子骞。“闵子骞一流”,意思是像闵子骞那样,人们说你好,没有隔阂。
哭马少监三世,吾老可知:马少监,汉宣帝时人,曾以“车前子”赐武帝。后汉武帝思念母后,梦见马前蹄跪地,流涕而言。武帝问:“马前何泣?”少监对曰:“此非马也,乃车前也。”于是取其泪涂车轴上,果然灵验。事见《西京杂记》卷五。这里用“哭马”典故来比喻汪某。“吾老可知”,意思是你年纪大了,我自然了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汪某所写的挽联。挽联是悬挂在灵前的对联,多写哀挽之情,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悼念与怀念之情。挽联一般要求对仗、平仄和谐、意境优美,并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是闵子骞一流,人言无间”,是说汪某像春秋时期的孔子弟子闵子骞那样的人物,人们说他好话,没有隔阂。这句诗中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闵子骞一流”,指的是汪某的品德高尚,被人赞扬。第二个典故是“人言无间”,出自《左传·襄公四年》,说的是鲁国大夫孟献子去世,他的族人都争着想为他守丧,唯独乐祁请辞。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想为孟献子守丧呢?”他说:“我听说:‘一个人如果三年之内不谈论别人的过失,别人就认为他没有过失;三年之内不谈别人的长处,别人就认为他没有长处。’现在有人议论我的短处,我却去谈他的长处,这不是‘人言无间’吗?所以我愿意辞掉这个职务。”这里用孟献子的事迹来赞扬汪某的为人。两句一起一伏,既表现了汪某的高尚品格,又使挽联充满了感情色彩。
第二句“哭马少监三世,吾老可知”,则是借用汉代马少监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哭马少监”指西汉宣帝时的赵充国,他曾到西北边地屯垦,得到当地羌人的拥戴,羌人还给他送了一匹千里马。后来羌人叛乱,朝廷派赵充国率军平定叛乱。临出征前,羌王送给他一匹千里马,说:“希望你能够早日平安归来。”但赵充国却拒绝了这匹马,只带了一只羊羔作为礼物。羌王问他为什么不要千里马,他说:“我这次带的是羊羔而不是骏马,是因为我知道马跑得快,如果把马留在国内,一定会发生祸乱;现在我把它留在了边疆,可以防止边境上的祸害。”羌王听了很感动,就把千里马送回汉朝。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忠诚的臣子为国家立下的功劳。这里用它来比喻汪某的忠诚耿直。“吾老可知”,意思是“我现在老了,自然知道”。这句话是说,汪某年事已高,自己应该明白这些道理。这样,整副挽联既有感情又有哲理,既赞美了汪某的品质,又表达了作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