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之邑有忠信;三王造士由党庠。
【注释】:
十室之邑:指小地方,十户人家的地方。
有忠信:有忠诚和诚信的人。
三王:周文王、周公旦、孔子,是儒家推崇的三位圣人。
造士:造就人才。
党庠:指学校。
【赏析】: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首诗。它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160篇;《雅》《颂》是宫廷音乐,共105篇。此诗为《国风·邶风》之一,是一首讽刺诗。
诗的开头两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意思是说一个小地方里,也一定会有人是忠诚老实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也有忠诚老实的人,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思想。
第三句“三王在上,垂衣而治”,意思是说,三王时代,圣明的君主亲自处理国家大事,不须自己操心,就能治理好国家。这里用典是指尧、舜、禹等古圣先贤。
第四句“我任我曲,我直如何”,意思是说我怎样行事,我的正直又怎样?这里的“我”指的是诗人本人。这句表明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状的看法,认为当政者只知按自己的规矩办事,不顾人民死活。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之情。